特朗普上台后的很多选择,令很多人非常惊讶,以至于出现了挺荒唐的说法。
比如小镇看到某大教授说要警惕美俄新轴心,还对特朗普在反侵略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丢失立场感到痛心;只是小镇很奇怪,为什么这位大教授在巴以问题上却轻描淡写,认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的定居点,不过是以色列人主导的居民区,巴勒斯坦人虽然被歧视、低人一头,但享受到了安全和稳定。
当然,以这些教授的立场倾向,会在俄乌、巴以问题上采取双标,这很正常,自然也就能说出“ 以色列尽最大可能保护巴勒斯坦平民”,但是“ 哈马斯裹挟巴勒斯坦人当人盾”的虎狼之词,无视了加沙远超正常的妇女儿童伤亡率,70%的妇女儿童死亡占比,意味着以色列就是针对性屠杀平民。
当然,这些教授看不到,也可以理解,选择性无视嘛。
网上最近还出现了一种说法,开始挑拨中俄关系,说美俄联合,目的是针对中国,要警惕俄罗斯反水,然后开始鼓动说中国要转而支持乌克兰,对抗美俄联合。
小镇很佩服有些人的想象力,这都是怎么想的。
中国从来没有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二选一,中俄是“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中乌也是“战略伙伴关系”。在俄乌问题上,中国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也始终坚持推动劝和促谈,更谈不上支持任何一方,中国在乌克兰拥有海量投资,与俄罗斯也是背靠背的战略关系,凭什么要求中国非得二选一?
中国就是能够跟全世界彼此对立的国家都达成友好合作关系,这是中国的本事,更是中国实力的体现。
至于所谓的“ 美俄联合针对中国”“ 俄罗斯背刺中国”之类的论调,不管是真的忧心,还是恶意挑拨,这种论调是不是太小瞧了中国?还以为中国是1900年签订《辛丑条约》的晚清?上世纪60年代,中国硬是顶着美帝国主义和苏帝国主义,也坚决不做任何退让,何况现在?
2021年杨主任就说“ 我现在必须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讲话,二三十年前你就没有这个地位讲这个话,因为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
今年安理会上,耿爽也驳斥得很清楚:“ 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战场的局势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了”。换言之,如果中国真的向乌克兰提供军事补给,战场的局势同样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已经2025年了,中国制造业超过整个西方之和,在AI等前沿技术应用领域,中国也领先世界,全世界没有任何国家敢把中国卷入战争。
找死不是这么找的,“利刃在手,杀心自起”,中国现在手里握着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武器、最坚硬的盾牌,还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准备的国家,而中国的应对标准是最极限的,以中国的实力,哪怕中国应对全世界的联合挑战,胜败仍然未知,何况中国朋友遍天下。
这种情况下,说美俄联合、俄罗斯背刺中国?这都不是杞人忧天了,而是痴人说梦。
其实出现这么多匪夷所思的混乱观念,还是因为特朗普上台后的动作,打破了很多人的思维惯性,让人难以适应,于是就开始“说胡话”,试图为这种变化寻找一个答案。
但这只说明,哪怕是大教授,既缺少理论学习,也根本没有关注到最近几十年西方世界的变化,一直固步自封、不去学习,这才会难以理解特朗普亲近俄罗斯、支持欧洲极右翼、攻击欧洲盟友这一系列举动。
这也是中国很多人文社科类教授专家的普遍问题,在当年由于一切刚刚起步,只要能够拿到西方的一些理论著作,完成翻译之后,就能够占据先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一步步走上高位,这跟理工科终究要解决实际问题大不一样。
而一旦到了高位,学识就让位于影响力,周围人也不会说什么反驳的话,而是想着利用高位者的影响力,于是就很容易出现不再学习,认知长期停滞。比如有的已退休大教授,在2024年还在论坛上大谈“中国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仅仅是因为他们退休前,这个话题很热,十几年过去了,他们根本没有更新思想,然而他们当年就没有搞懂到底什么是“ 中等收入陷阱”。
只是这种时代的机遇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人文社科类的出路比理工类更少,导致卷得厉害。
要想理解特朗普上台后的种种奇怪现象,小镇建议:可以从民粹主义切入,尤其是从美欧对民粹主义威胁的应对策略不同入手,就会发现,特朗普这么干,有一整套完整的演变过程。
最近几年,经常看到民粹主义,也有人说民粹主义可以被称之为平民主义,但注意绝不能混淆平民主义和民粹主义,这两者虽然相似,但也有本质不同。
两者虽然都主张平民运动,但关键区别是:
平民主义既要打破旧世界,更重在建设新世界,既破又立,方向明确。
民粹主义则偏执的要破坏旧世界,但不知道如何建设新世界,破而未立。
平民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50年代,典型是俄罗斯的反贵族运动,核心是拥护平民掌控政治,反对精英或贵族主导政治,提出“到民间去”口号,直接影响了后来布尔什维克的革命路径。这也是为什么共产主义发源于德国,却在沙皇俄国扎根萌发的原因,因为俄国是有历史和群众基础的。
这时候欧洲其他国家也出现了平民主义的一些运动。比如法国布朗基主义,主张依靠少数革命家的密谋活动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少数人的专政,立即实现共产主义;德国拉萨尔派则是机会主义的代表,鼓吹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体,直接的普选权是工人实现革命胜利的唯一路径。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后来的德国与法国的社会演变,比如希特勒通过普选上台。
但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法国布朗基主义、德国拉萨尔派等等平民主义主张的组织先后瓦解,之后西欧出现了整整60年的断层。
自此,欧洲平民主义就出现了分化。
俄罗斯以及后来的苏联继续走平民主义路线,只是很快出现了修正,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不久,贵族精英就开始篡夺领导权,对民众采取高高在上的态度,典型的就是苏联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命令式,认为农民都是愚民,直接下命令就行了。
这种倾向被二战和斯大林打断了,而二战之后,精英贵族思想迅速卷土重来,对内大搞精英特权、瞧不起民众,发展到最后就是苏联后期极为猖獗的腐败、寡头;对外则很自然的视他国为仆从,搞苏联式帝国主义。这跟中国坚持以引导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始终坚持人民平等、国家平等的理念出现了巨大冲突,所以我们也称苏联搞修正主义。
而苏联以西的欧洲世界,前面说了巴黎公社失败后,平民主义组织出现了60年断层。直到二战爆发,上层精英贵族遭到沉重打击,苏联的崛起,把平民主义的升级版社会主义带向全世界,而新中国的成立,尤其在朝鲜战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被广大发展中国家视为榜样。
于是上世纪60、70年代掀起了全球范围的社会主义浪潮,平民主义思想在全世界横推,在不同国家根据各国国情,有所变种。之后就是资本主义世界严防死守,采取了种种打压,再加上技术、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苏联解体、中国把重心由外转内等,这股平民主义浪潮就宣告结束了。
当今世界,唯一系统继承并且创新发展了19世纪平民主义精髓的,只有中国,其他只是在一些国家有零零散散的部分继承。比如北欧的社会民主主义,既可以说是福利资本主义,也可以说是修正的社会主义,并不纯粹;还有拉美的新左翼,东南亚部分国家的一些具体政策等。这 一点暂不展开。
然后就要说到为什么平民主义现在变成了民粹主义?
前面说了,为了压制平民主义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浪潮,西方各国展开了针对性打压,最有效的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个是全球化和产业转移。
由于全球化推行,西方跨国资本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开始将实体制造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导致西方国家内部工人力量锐减,已经不再占据社会主体力量。对比下1848年欧洲革命时,西欧手工业阶层人口占比高达23%,远高于现在。
而全球化情况下,阶级矛盾变得复杂,于是就出现了如美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合流。因为全球化时代,以国家为单位展开竞争,自己所在的国家赢了,才能从全球切下更大的蛋糕,虽然有资产的拿走得多,但所有人也可以变得更富有,更何况,肉烂在锅里,才有内部调节分配的可能。
这也可以从全球基尼系数的变化看出来。由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全球基尼系数变低了,意味着从全球范围来看,收入分配更加平均,但聚焦到每个国家的内部基尼系数并没有降低,比如中国基尼系数长期大于0.45。但注意基尼系数统计,在中国这个公有制占比很高的国家,严重失真。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分配不均等,要大于国家内部。所以就有了如《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这类对分配问题的新研究。
二是以多元化拆解人民团结力量。
论单体力量,平民远远弱于精英,平民之所以能够改变世界,令精英贵族惶恐不安的,在于人民的团结。西方列强之所以放弃殖民中国,就是因为被太平天国运动吓到了。
那么粉碎平民主义改变社会,那就要把人民无限拆解,让人民内斗,于是就有了多元化和自由主义。从性别、肤色、民族、信仰、教育、职业、收入、性向、爱好等方方面面进行拆解,强调每个人都有极度自由,同时还有很多具体实践,包括工会组织的异化等,就不展开了,这是一套系统性方案。
当性别都有一百多个,为了小群体的小利益,于是人民就被分化了,精英就可以拉拢一批、孤立一批、打击一批,如果有哪些力量特别有威胁,那就直接刨根。
几十年下来,在中国以外,平民主义的精神内核就被丢了,长期的愚民和分化教育,导致西方各国民众已经不知道如何反抗,更不知道自己的生活为什么变得这么差,满心愤怒无法解释,更不知道如何重建世界。
于是就变成了只知道破坏但不知道如何建设的力量,这也是时代的阶段性需要,因为只有先打碎当前的体制,才能考虑下一步如何建设,而由于对反抗力量的分化,加上科技、全球化对精英力量的加持,打碎都很难,又何必浪费时间思考如何建设。
这就诞生了把矛头指向西方精英政治的反建制力量,只顾破坏的民粹主义。
所以欧美各国建制派或者说精英政治阶层,才会如此警惕民粹主义,以及民粹主义代表的极右翼,极右翼中的核心就是新法西斯主义,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移民,把这些移民当成全球化的替罪羊。
顺带说一声,极右、极左跟西方传统左中右翼没啥关系,自从极左、极右出现,西方传统的左中右翼和“传统-现代-后现代”的社会演进,都已经被搅乱了,要注意这一点,否则容易被搞糊涂。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的反抗建制的力量自然得到了俄罗斯更多支持,再加上欧洲历史上更靠近苏联、出现过纳粹德国等等原因,就在应对民粹主义挑战上,跟美国出现了分歧。
欧洲更多采取刚性防御措施,严防死守。比如通过立法禁止,加强反纳粹历史学习,针对性打击极右翼势力,而且还动用经济手段遏制极右翼发展土壤等等,总之就是严防死守。
美国远在新大陆,就采取了柔性吸收的策略。比如通过资本运作收编一批,表现为异化工会,投入重金支持多元化;还把阶级矛盾转化为身份问题,强推LGBTQ+等少数群体的权益,以此掩盖深层的阶级矛盾,还在大学里普遍开设“批判性种族理论”类课程,虽然课程教学目的是反思种族恐怖,但课程大量介绍美国历史上种族隔离政策下的种族仇视和杀戮,就令种族不同深入人心。
于是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区别大于了阶层一致,这还怎么团结?而美国的政治制度,也让抱团成为维护小群体利益的优先,这也是在美华裔很吃亏的一点,因为华裔是真的不团结。
说到这,其实就可以大体了解为什么特朗普亲近俄罗斯、支持极右翼、抨击欧洲各国现政权等等,看似异常,其实很合理,并非一夜之间就突变了。
以上为了突出主要矛盾,便于把握关键脉络,省略了一些枝节的理论区别,如果对这方面有研究的,欢迎分享。
其他文章推荐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备用:大树乡谈2022、大树乡谈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