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57年,陈霸先在抵御了北齐的入侵之后,废掉了箫方智,自己做了皇帝,国号为陈,这就是历史上的南陈。

但陈霸先建立的南陈其实要远比之前的南梁小很多,蜀地已经丢给了北周,北周还扶持萧詧在江陵建立了后梁,而王琳也占据长沙投靠了北齐,而江西更是军阀割据。

面对这种局面,陈霸先在平定了广州之后,继续东进,试图跟占据长沙的王琳对决,双方在武汉附近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那么陈霸先为什么会输掉沌口之战导致侯安都和周文育都被王琳俘虏呢?根本原因是因为陈霸先称帝导致的丧失道德制高点吗?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分析一下陈霸先和王琳之间的沌口之战和江西争夺战,来看一下当时陈霸先遇到了什么困境。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原文文字版本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谈到王琳,我们之前在讲湘州叛乱的时候就提到过,王琳跟陈霸先一样是出身寒门,也是靠自己的军功逐步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但是因为被王僧辩等世家大族看不起,所以才有了王僧辩和王琳的矛盾,以及萧绎囚禁王琳的事情。

但王琳的部曲却只听命于王琳,不满于萧绎囚禁王琳在湘州叛乱。萧绎派王僧辩平叛,但并不顺利。后来因为萧纪侵犯江陵,所以萧绎才宽恕了王琳,让他安抚部众协同解围江陵危机。

但我们看到这个时候王琳就已经倾向于独立发展了。有自己的军队的绝对效忠,能跟萧绎掰手腕,那自己已经成为能影响局势的一方人物了。而这其实是当时的一种普遍现象,中央政权早就解体,各地军阀都是有自己的部曲,只听自己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割据自立就是他们普遍的选择。所以当时萧绎想要削权是对的,奈何他自己自身不保,根本削不动。所以放纵一些势力容易,想要回收权力就难了,陈霸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随后王琳被派到广州,随后江陵政权覆灭,王琳奉命北上勤王,走到湘州就驻扎了下来,实际控制了湘州,成为一方割据势力。

所以后来陈霸先和王僧辩扶持箫方智,王琳就已经不听诏了。

当陈霸先消灭了王僧辩,解决了三吴地区和广州的萧勃后,要想向西扩张,首先就要跟王琳全面的交战了。


当时陈霸先派了侯安都直接从建康出发讨伐王琳,派正在清缴江西的周文育率兵和侯安都会和作为支援。

起初的讨伐还是比较顺利的,侯安都的大军一抵达,王琳的守将樊猛就望风而逃。随后侯安都的大军向郢州进发。而这时周文育的大军也到了武昌和侯安都汇合。

这时传来了陈霸先逼箫方智禅让,自己称帝的消息,侯安都就感叹“我这回一定失败,因为师出无名,不能服众了。”

果然随后侯安都包围郢州,结果郢州还没打下来,王琳的大军就已经赶到弇口,匆忙中侯安都只能放弃郢州,赶赴沌口进行阻截。历史记载:王琳据守东岸,侯安都据守西岸,两军相持了好几天,才交战,侯安都等人大败。这一战导致侯安都,周文育及其裨将徐敬成、周铁虎、程灵洗都被王琳所擒。

史书上记载沌口之战很简略,关于侯安都等人是如何败的提的很少,所以很多人就觉得侯安都的失败确实源于陈霸先称帝造成的。因为陈霸先称帝,所以之前他们打的旗号是讨伐王琳的不听诏,反叛,结果仗还没打,陈霸先就废了箫方智,所以出兵的理由就消失了,反而变成王琳方联合北齐扶持萧庄为帝,成为了正义一方。

其实这个原因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他更多暴露的是侯安都等将领可能对陈霸先登基就有不同看法,有些将领有消极情绪,这个仗就没法打。

其次从其他方面来看,还有一点重要原因就是侯安都和周文育之间的不和。本来他们合在一起可能兵力都未必强过王琳,更不要说王琳也是靠军功起家,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将军了。而在战场上再出现侯安都和周文育互相没有配合,各打各的情况,怎么可能打胜王琳。

而从战场形势来看,侯安都包围郢州没有打下来,就移师沌口,这个时候郢州就成为其后防上一个致命的问题,一方面侯安都已经无法保证后勤的通畅了,其次就造成了王琳和郢州守军对侯安都的夹击,在这种情况下,侯安都怎么可能打胜呢?

所以沌口一战,陈霸先方面损失是非常惨重的,大将侯安都和周文育都被擒,对陈霸先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这一战之后,王琳的士气高昂,不仅占据了郢州,甚至向前推进到了江西九江。

这时王琳遇到的就是江州刺史鲁悉达吞兵江州,成为王琳东下的最大障碍。

王琳想要收买鲁悉达,陈霸先也收买鲁悉达,最终鲁悉达两边的好处都收,但两边谁都不答应。其实这也反映了当时地方军阀普遍的态度就是观望,不轻易站队。

对此王琳和陈霸先都很恼火,陈霸先派沈泰去袭击鲁悉达,没有打胜。而王琳派使者去劝说引诱,鲁悉达到最后也不服从。王琳自忖靠自己实力想要打败鲁悉达也困难,战局就此僵持下来。

而这时江西的这帮军阀就看到机会了。如果没有王琳,这帮人都打不过陈霸先,早晚是被兼并的命,有了王琳,就可以在两方下注投机了。

回过来我们说说江西这帮军阀,其实都是土著,地方势力,过去南朝世家大族统治的时候,这帮人都被压制,出不了头,只能乖乖接受世家大族的统治。而南朝屡次政权更迭,尤其是侯景之乱,导致世家大族彻底的衰落,从而这些地方上的势力都纷纷集结自己的势力和人马,纷纷割据,想要在乱世中寻求机会。

但实际上他们的势力都差不多,谁都打不过谁。当时衡州剌史周迪就想收编这些人,但新吴洞主余孝顷不干,就找到了王琳,希望给王琳纳投名状,借王琳的手消灭周迪等人。而如果得到江西,对于王琳而言也是一大收获。所以王琳就派轻车将军樊猛、平南将军李孝钦、平东将军刘广德带兵八千人听余孝顷调遣去平定南川(江西)。


周迪一看对方势头太大,于是决定和解,送兵粮给余孝顷换取他们退兵。王琳的部下觉得可以接受,想要退兵,但余孝顷不肯,他一定是想借王琳的手彻底消灭周迪等人,这样自己在江西就能做大了。

于是周迪向其它几方势力求援,高州刺史黄法氍、吴兴太守沈恪、宁州刺史周敷联合出兵救援周迪。樊猛等人也看出了余孝顷的想法,也不想当冤大头,于是眼睁睁看着余孝顷被打败,最终余孝顷等人都被擒,余孝顷及李孝饮被送往建康,樊猛则归还了王琳。

这时陈霸先先后派出司空侯瑱与领军将军徐度以及陈蒨率领大军去讨伐王琳。

王琳也看出来情势对于自己是不利的,所以只能先和陈霸先媾和,于是接受了陈霸先的条件,自己率部队回湘州,把侯安都,周文育等人都放了。

王琳决定媾和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当时萧詧也对王琳动手了,当时萧詧派他的大将军王操带兵攻取王琳控制的长沙、武陵、南平等郡。王琳再不回长沙,大本营都快被端了。

王琳撤出江西对陈霸先就是一个机会,陈霸先就以余孝顷的弟弟余孝劢及其子余公扬不投降为名,派周文育率大军讨伐江西。

周文育、周迪、黄法氍一起讨伐余公扬,这时豫章大守熊昙朗也带兵汇合。余公扬很快就被擒获送往建康,周文育接着进驻三陂。但这时熊昙朗又起了贰心,觉得周文育对自己是一个威胁,于是暗中联络王琳,王琳派部将曹庆率领二千人去救援余孝劢。曹庆分派主帅常众爱去与周文育相对抗,自己率领队伍攻打周迪和安南将军吴明彻。结果周文育和周迪等人都战败只能后撤。熊昙朗设计引诱周文育到自己大营,杀掉了周文育,吞并了周文育的部众,乘势占据了新淦城。熊昙朗又带兵一万人去袭击周敷,周敷把他打败了,熊昙朗单人匹马逃奔巴山。

当时陈霸先还派侯安都率军去支援周文育,结果听说周文育被杀,只能往回撤,结果路上遇到了王琳的部下周炅、周协回南方去,一仗擒获了周炅、周协等人。余孝劢的弟弟余孝猷率领他管辖的百姓四千家到侯安都那里去请降,侯安都挥兵前进到左里,猛攻曹庆、常众爱,打败了曹庆、常众爱。

所以从当时南方的局势来看,对于陈霸先是非常复杂的。自己称了帝,但王琳很快抱上了北齐的大腿,然后立了一个萧庄当傀儡,割据湖南自立。而包括江西等地虽然一些地方军阀名义上归附自己,但是实际上都是想割据自立。而在江陵还有一个北周扶持的萧詧的政权随时虎视眈眈想要东下。要不是当时北齐和北周之间也存在相互的制约,陈霸先能站稳三吴之地确实已经是非常艰难了。

明正则言顺,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靠实力解决问题确实已经是南朝各派势力的选择了。

关注《读史学文》,解码更多王朝兴衰密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