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2月,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以公开售票的方式放映了一组自己拍摄的短片,这一事件被视作电影诞生的标志。 稍早前的10月,堪萨斯的小镇,名为约瑟夫·弗兰克·基顿的男婴出生,他将成为世纪之交全美最受欢迎的杂耍喜剧演员之一。

在1917年进入电影行业之后,他以在舞台表演中积累的独特身体语言完成惊世骇俗的动作场面,凭借不苟言笑的面部神态成为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现代人的银幕精神象征。

他就是冷面笑匠、特技狂人、喜剧大师、电影作者,电影艺术的同龄人——巴斯特·基顿


巴斯特·基顿 Buster Keaton 1895-1966

作为庆祝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系列策划的首个节目,艺术影院邀请观众跟随巴斯特·基顿的脚步重返电影茁壮成长的孩童时期。 彼时现场配乐的无声活动影像作为剧场歌舞杂耍表演的一部分,正日益受到观众的瞩目和欢迎。 初具规模的制片厂、有号召力的明星、专门报道电影的记者和杂志,都将迅速得到发展。

巴斯特·基顿的艺术道路与电影的蓬勃态势交相呼应。他三岁与父母一起作为“基顿三人组”(The Three Keatons)进行杂耍表演,五岁便成为这个组合的真正明星,名动全美。


基顿是三人组里的小明星(最右)

20世纪初,人们对这电影一新兴娱乐形式的兴趣暴涨,很快不再满足于歌舞杂耍演出之余放映的短片,而期待看到更多精彩的叙事和动作编排。长片的时代近在眼前,许多歌舞剧院纷纷转型成为专门的电影放映场地。

基顿作为当时家喻户晓的杂耍演员,很自然地就被求贤若渴的电影制片人招到片场。他首先在“胖子”罗斯科·阿尔巴克(Roscoe 'Fatty' Arbuckle)的一系列杂耍喜剧短片中出演配角,学习幕后技能。在亲手拆解了一架摄影机后,他坚定了自己可以利用这个“魔盒”走向更加宽广舞台的想法。


基顿在《暗号》片场

1920年,基顿正式继承了阿尔巴克的制片团队,开始独立拍摄影片。基顿初执导筒的作品仍以杂耍喜剧(slapstick)为鲜明风格。但很快,他的创作就开始从被汤姆·甘宁称之为“吸引力电影”的情节简单,依靠段子拼凑的杂耍短片转向注重人物刻画,精心布局谋篇的叙事长片。到1928年《船长二世》上映之际,电影已经被广泛接受为一门真正的艺术,而基顿也已经是创立了个人独特电影语言的艺术家。


基顿在《将军号》片场

本专题将呈现基顿在1920年至1928年之间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包括4部两本短片(two-reeler)、6部剧情长片以及1部彩蛋纪录片,10部基顿作品全部为4K修复配乐版。从他自组制片公司(Buster Keaton Productions)独立拍摄的第一部短片《暗号》,到他在艺术风格上的集大成之作——《将军号》和《船长二世》——这组影片代表了基顿电影创作最鲜明独特、挥洒自如的巅峰时期,是这位喜剧大师在银幕上公认的黄金时代。


透过这组影片,我们不仅能够回顾基顿逐渐脱离舞台表演痕迹,从滑稽喜剧向大场面动作奇观巨制的过渡,同时能够对1920年代电影制作技术上的突飞猛进,乃至对一个世纪之前的美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风俗做一次管中窥豹的观察。


《七次机会》

基顿电影的成功让他收获了大批影迷和业内人士的崇拜。1954年,基顿结识了制片人、电影活动策划雷蒙德·洛豪尔(Raymond Rohauer)。洛豪尔在电影版权方面的强势态度颇具争议,但正是他收集、购买了大量基顿黄金时期的影片拷贝并与基顿夫妇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基顿电影重新发行的关键一步。


雷蒙德·洛豪尔(左)与基顿

2011年起,基顿早期作品拷贝大多随着洛豪尔打下的片库基础流转到科恩电影收藏(Cohen Collections)当中。今天我们能够在大银幕观看基顿在1920至1928年这一巅峰时期的作品,得益于科恩电影收藏与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合作发起的修复项目。

本专题所呈现影片片头都有对修复过程的简要介绍,有助于观众了解当下基顿影片的保存情况。这组陆续迎来公映百年纪念的经典之作,能在电影与基顿的130岁生日之际来到艺术影院,是电影档案保存和修复价值的重要体现。


福尔摩斯二世

暗号 The High Sign(1921)4K

基顿名场面:闭眼全中神枪手,翻转智斗强盗团


基顿自组公司后独立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暗号》被基顿认为含有过多杂耍桥段而被“雪藏”,直到《一周》《剧院》等后续作品获得观众好评才肯拿出来放映。在这部基顿的“创业作”中,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他天才般的身体喜剧表演。而他在日后创作中对装置、摄影机视角的钻研已经在本片中初露端倪。

邻居们 Neighbors(1920)4K

基顿名场面:父子齐上阵,惊情叠罗汉


基顿与自己的父亲乔·基顿在片中饰演一对父子,二人的动作配合一如当年“基顿三人组”时惊险而默契。在这个穷小子追女仔的故事中,基顿充分利用了围墙、梯子、隔板等空间道具,打造出多个令人捧腹的动作组合。片中躲避身材魁梧的警察戏码是无声喜剧时代的经典桥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稻草人 The Scarecrow(1920)4K

基顿名场面:梦幻餐桌不求人,以假乱真稻草人


这部影片集中展示了基顿的多个拿手绝活:“以真乱假”的身体演技、固定镜头配合机械装置的动作设计,以及环环相扣的追车大戏。基顿令人叫绝的机关设计和演员之间天衣无缝的配合,令影片开场的一场用餐戏至今叫人百看不厌。

剧院 The Play House(1921)4K

基顿名场面:一人分饰N角,演技就是最厉害的特效


这是基顿短片中最特殊的一部。片中所有的人物 (包括动物) 都由基顿一人扮演。即便在4K修复后细节毕现的画面中,化妆、表演、剪辑、编排和经过多重曝光达成的特效都堪称完美。本片展示了基顿在摄影机技巧和电影语言上的大胆探索,和他一向追求极致的艺术野心。

福尔摩斯二世 Sherlock Jr.1924)4K

基顿名场面:放映员梦境穿越,神剪辑层层嵌套


这是最为影迷津津乐道的一部基顿影片。片中一个做着侦探梦的电影放映员在梦中进入银幕中电影的世界,在剪辑和曝光技术的辅助中形成日后今 敏在《千年女优》里营造出的多重穿越效果。基顿在片中使用的剪辑手法颇有苏联蒙太奇学派的风范,而将技术融入幻化境地的是他创意无限的编排和无以复制的精彩演绎。

七次机会 Seven Chances1925)4K

基顿名场面:一人单挑新娘团,山坡滚石功夫深


基顿饰演的男主人公必须在一天之内结婚才能够继承巨额遗产,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疯狂求婚行动。片中形形色色的女孩子对基顿的拒绝不单纯是喜剧桥段设计,同时是当时女性社会地位崛起,思想解放的侧面记录。当然影片名垂影史的理由无疑是后半段那标志性的基顿大场面——在与新娘团的追逐中,山顶巨石滚落,进入到令人目不转睛的基顿独角戏时间。

西行 Go West1925)4K

基顿名场面:独闯西部与牛共舞,牌桌一笑名留影史


《西行》是气质上非常与众不同的一部基顿作品,全新的修复配乐也贴近了影片田园牧歌的氛围。一次大战和经济动荡带来的不安感促使观众更乐于在电影中寻求低投入高回报的情感安慰。基顿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一个搭乘火车西进讨生活却“爱上一头牛”的荒诞角色,应该是受到当时的社会思潮影响,也是对西部片的某种“解构”。基顿在广袤草原上暂时放下都市环境中的密集动作设计,转而贡献了细腻的面部表演,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战将巴特勒 Battling Butler1926)4K

基顿名场面:公子哥野营花样多,娇气包为爱打擂台


基顿以相对弱小的身躯饰演一个赶鸭子上架挑战拳王的娇气公子哥,反差感拉满。喜剧演员以柔弱气质与膀大腰圆的男性角色对比做戏也是早期喜剧的惯用人物设计。在这出因爱生计,冒名顶替的身份喜剧中,男主人公在真假身份之间的反复横跳制造了最多笑料,而此时的基顿也完全可以精准地拿捏对固有戏剧桥段的改造,对银幕上的传统男性气概发起不冒犯的挑战。

将军号 The General1926)4K

基顿名场面:从头到尾都是名场面


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却有着气吞山河的气势。基顿绝对的野心之作,开历史先河的动作鸿篇巨制。奥逊·威尔斯称《将军号》是喜剧电影史上的最高成就,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本片对后世电影创作的启迪几乎贯穿百年影史,看就对了。

船长二世 Steamboat Bill, Jr.1928)4K

基顿名场面:搏命演出风雨营救,戏假情真父子和解


基顿交通工具动作设计的巅峰,水上特技集大成之作,惊世骇俗的特效场面呈连绵之势。当高潮段落中狂风骤雨袭来,全片几乎不再有任何对白,就是纯纯地用画面和动作讲故事。基顿曾在多年后的采访中骄傲地提到1920年代的默片平均出现字幕卡240句,而自己最多只在一部影片中用到56句。大师实在是人狠话不多。

《船长二世》是最后一部保持绝对创作自由的基顿作品。在这之后,他将转入米高梅旗下,进入大片场的时代。

了不起的巴斯特 The Great Buster: A Celebration2018


关于银幕背后的基顿,关于他与卓别林的世纪合作,他在“黄金时代”以外的精彩创作,都有太多值得挖掘的细节。迷影大导彼得·博格丹诺维奇完成的基顿致敬纪录片恰好帮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补上这一课。赫尔佐格、塔伦蒂诺等电影人亲身出镜,回忆基顿对自己创作的启迪。在成龙、韦斯·安德森之余,深受基顿影响的竟然还有如此之多……

基顿在加入米高梅后仍然佳作频出,但已难以如独立制片时期将个人艺术意志贯彻到底。不过,一向对新生事物有着浓厚兴趣的基顿在低谷期也保持对各种演艺形式的探索。他在大制片厂虽然难以自由发挥,但为诸多影片完成了喜剧桥段的编排和导演。加上他早早就拥抱电视行业,从短片、单元剧到60年代一系列知名广告都是他过去“冷面笑匠”和“特技狂人”的银幕形象延续。而他也在晚年重返剧场,与妻子埃莉诺成为搭档,在欧洲最负盛名的马戏团中作明星嘉宾。

巴斯特·基顿一生在舞台、银幕和荧屏都各有辉煌时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是一位不曾落幕的巨星。


满载“包袱”的基顿走进米高梅时代

喜剧大师巴斯特·基顿的黄金时代将率先在小西天艺术影院连演两轮并择日南下江南分馆。本专题将于2月26日开票。更多精彩活动和文创周边将于近期公布,敬请期待。

主要参考资料:

[1]《巴斯特·基顿 电影的黎明》,达娜·史蒂文斯,译:杨懿晶,2024-8,上海人民出版社

[2] My wonderful world of slapstick -

https://archive.org/details/mywonderfulworld00keat

[3] Raymond Rohauer: King of the Film Freebooters -

https://www.brentonfilm.com/raymond-rohauer-king-of-the-film-freebooters

[4] The International Buster Keaton Society -

https://busterkeaton.org


文 字|姜依

编 辑|筱囡

责 编|李子

图 片|中国电影资料馆、网络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