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凌晨,以色列与叙利亚边境地区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以色列国防军调集第98伞兵师和第210机步师等精锐部队,在库奈特拉省展开军事行动。以军投入超过200辆梅卡瓦MK4主战坦克和装甲运兵车,在戈兰高地边境线快速推进。地面部队获得40余架F-35I"疾风"战斗机的空中支援,战机编队对叙军防空系统实施电子压制和火力打击。

以军出动大量"黄蜂"无人机编队,突破叙军防空网,对军事设施实施精确打击。以军新型"铁锤"巡航导弹凭借其超低空突防能力,突破叙军雷达探测网,命中库奈特拉省内多处军事指挥所和防空阵地。

面对以军的火力突击,叙利亚军方迅速启动战备响应机制。部署在库奈特拉省的S-300防空系统与"铠甲"近程防空系统形成立体防空网络,拦截多架以军无人机和巡航导弹。

叙军启用"克拉苏哈-4"等新型电子战装备,对以军无人机、制导武器和通信系统实施干扰。驻守库奈特拉省的叙利亚陆军第7装甲师和第9机械化步兵师展开反击,调动包括T-90主战坦克在内的重型装备构筑防御纵深。叙军炮兵部队出动"龙卷风"多管火箭炮和"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对以军地面部队阵地实施密集火力覆盖。

过去三个月内,以军出动战机150余架次,对叙境内疑似伊朗军事目标实施打击。叙利亚方面多次通过外交渠道警告以色列停止军事行动,但未能阻止以军的持续空袭。库奈特拉省作为叙以边境的战略要地,其军事态势直接影响地区安全局势走向。双方投入更多尖端武器装备和精锐部队,战事已呈现动态化和复杂化。

在叙以边境战事升级之际,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力量于2月19日介入冲突,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真主党精锐部队从南部边境50余个火力点向以色列北部城市发射超过500枚火箭弹,其中包括改进型"法泰赫-110"中程弹道导弹和新型巡航导弹。以色列"铁穹"和"大卫投石器"防空系统拦截大部分来袭导弹,但仍有约15%的火箭弹突破防空网,造成以方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毁。真主党特种部队利用边境地区地形和地下通道网络,渗透以色列边境设防薄弱地带,对军事设施和重要基础设施实施突袭只为抢夺抢夺戈兰高地

2025年2月20日,以色列与叙利亚朱拉尼军队采取联合军事行动,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对真主党武装发起夹击。以军出动"梅卡瓦"坦克部队和特种部队从西线发起突击,叙军装甲部队则从东线向贝卡谷地推进。面对两线作战压力,黎巴嫩总统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下令国民军进入最高战备状态,指示军队对任何入侵行为予以回击。

自冲突爆发以来,叙利亚库奈特拉省和黎巴嫩南部地区已有超过15万平民被迫逃离家园,其中包括8.5万叙利亚难民和6.5万黎巴嫩难民,其中60%为妇女和儿童。大批难民涌向邻近安全区域,导致黎巴嫩中部和叙利亚大马士革郊区的临时安置点人满为患。难民们面临食品、饮用水和基本医疗用品短缺等问题,部分地区已出现传染病传播风险甚至有十万人开始逃亡之路。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多个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在边境地区紧急设立45个救助站,为难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救治。持续的军事冲突影响救援物资运送,部分地区出现人道主义救援通道受阻情况。已有超过100辆救援车队滞留在冲突区域外围,无法进入重点救援区域。

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增派300名维和人员,加强在冲突地区的巡逻力度,在戈兰高地和黎以边境设立15个新增观察哨所,实时监测军事动态。美国政府宣布派遣"福特"号航母战斗群前往东地中海,战斗群包括1艘宙斯盾巡洋舰、4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2艘核潜艇。美军在地中海东部空域加强战略侦察机巡逻频次,持续收集战场态势信息。

俄罗斯增派4套S-300PMU2防空系统和"铠甲-S1"近程防空系统支援叙利亚,并调派图-214R电子侦察机赴叙利亚军事基地部署。俄罗斯外交部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外交途径化解分歧。伊朗宣布向真主党提供军事技术支持,并警告将采取"必要措施"回应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约旦、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三国外长在安曼举行紧急会晤,呼吁各方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避免冲突扩大。土耳其提议在伊斯坦布尔主办地区和平会议,但遭以色列方面婉拒。联合国安理会应美国、英国和法国要求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局势,多个常任理事国代表强调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各方军事部署不断加强,地区局势走向仍不确定。若无法及时遏制冲突升级势头,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地区动荡,甚至演变为新一轮中东战争。

各方外交努力持续进行。联合国秘书长特使正在地区展开穿梭外交,与交战各方保持沟通。欧盟对外行动署表示将派遣高级别代表团访问中东,协调推动和平进程。战事扩大,实现停火止战面临障碍。各方在库奈特拉省主权归属、真主党武装力量地位等核心问题上分歧严重,短期内难以达成全面和解。当前首要任务是建立人道主义停火机制,为和平谈判创造条件。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