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乌克兰武装部队库尔斯克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在俄罗斯边境地区形成突破。凌晨4时,战事爆发,乌军以精准火力打击为前导,随后大规模地面部队越过边境,向俄方防线发起猛攻。

乌军此次投入作战人员约2500名,编组成多个战术单元。装备配置显示出明显的突击特征,主战坦克与装甲运兵车数量达数十辆,编组成混合装甲集群。乌方此次投入多种工程特种装备,包括苏制IMR-2装甲工程车、美制M1150反地雷装甲车以及德制装甲抢修车等。

乌军主力避开切尔卡瑟地区的坚固防御,选择从马赫诺夫卡方向发起进攻。该区域防御相对薄弱,且地形有利于装甲部队快速机动。突击部队采用"楔形"战术编组,前端配置工程特种装备负责扫雷破障,随后主战坦克与步兵协同推进,形成快速突破态势。

进攻前数日,乌方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俄军防线进行详细侦察,掌握防御部署、火力点位置及阵地工事结构等关键信息。作战前,乌军进行战术分组,明确分工与进攻路线,在装备补给、通信保障以及医疗救援等方面做充分准备。

乌军指挥部为此次行动制定多重目标:突破俄军前沿防线,控制关键交通枢纽,建立纵深5公里的战术缓冲区。截至战事第一日结束,乌军已在某些区段实现既定目标,但整体战况仍处于激烈争夺中,战线走向尚未稳定。

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俄罗斯军队迅速展开多层次防御反制。俄军指挥部早在战事爆发前已研判乌方可能采取的行动路线,并针对性部署防御力量。俄军在库尔斯克前沿地区的防御力量规模庞大,约为乌军进攻部队的十倍,构成明显的数量优势。

俄军防御体系呈现出典型的"纵深梯次"特征。前沿阵地构筑有完备的工事网络,包括混凝土掩体、地下指挥所以及火力点阵系统。第二道防线部署大量反坦克武器系统,形成覆盖区域内的立体火网。纵深区域设有战略预备队,可根据战场态势灵活机动增援。

兵力部署上,俄军调集国民近卫军、空降兵和摩托化步兵等多支不同类型部队协同防御。前沿阵地主要由摩托化步兵担任,配备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自动榴弹发射器等轻型火力。第二梯队由装甲部队构成,配备T-90系列主战坦克和BMP-3步兵战车,兼具反突击能力。战略纵深由空降兵部队把守,作为机动力量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前沿地带布置有密集雷区,技术侦测显示每平方公里雷场密度可达1000-1500枚。反坦克壕沟纵深达3-4米,宽4-5米,构成天然障碍。俄军还在关键通道设置"龙牙"反坦克障碍、混凝土路障以及金属绊网等多种工程设施,大幅降低装甲部队的机动速度。

俄军无人机作战表现突出,包括侦察型、干扰型以及攻击型等多种功能的无人机系统协同作战,形成完整的信息-打击闭环。电子战系统也被广泛部署,对乌军通信系统、导航设备以及无人机控制链路进行干扰和压制,大幅降低进攻效能。

2月6日乌军首先发起大规模"火力准备",多管火箭炮、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等大口径火炮对俄军前沿阵地实施精准轰击。战术无人机群对俄军指挥所、通信枢纽、防空系统等关键目标进行定点打击,试图瓦解俄军防御体系的神经中枢。

地面进攻随即展开,工程装甲车辆在前开路,主战坦克与步兵紧随其后。乌军很快遭遇到俄军FPV自杀式无人机的"群狼战术"打击。这些小型无人机编队飞行,采用分散突击与集中攻击相结合的方式,对乌军装甲车辆实施精确打击。进攻初期,乌军损失6辆主战坦克、3辆扫雷破障车以及多辆步兵战车。

乌军在切尔卡瑟-科诺佩尔卡地区采取双向进攻策略。主力部队从北向南推进,辅助部队从西向东实施包抄,意图形成钳形攻势。突破点出现在科诺佩尔卡河大坝区域,乌军工程部队迅速排除水雷,装甲部队随即越过大坝,向纵深区域快速突进。

乌军前锋部队抵达法纳西耶夫卡村外围,此时遭遇俄军炮兵群的猛烈反击。俄军调集152毫米"梅斯塔-S"自行榴弹炮、"飓风"多管火箭炮等重型火力,对乌军实施区域饱和打击。俄军预备队投入战斗,双方在法纳西耶夫卡村展开激烈争夺,该村落控制权在战斗中多次易手。

乌军调整战术,分散兵力,采用小规模突击组实施渗透作战,试图绕过俄军主要防御节点。俄军出动Ka-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和Su-25攻击机,对乌军集结点实施空中打击。黑夜中,无人机作战活跃,双方均投入大量攻击型无人机,战场上空形成复杂的电子对抗环境。

截至战斗第一日结束,战场态势呈现出明显的"楔形"态势。乌军在部分区段取得突破,最大纵深达5公里,但整体战线并不平稳,呈"锯齿状"分布。俄军在前沿阵地有所退让,但防御体系仍保持完整,第二道防线基本稳固,为后续反制行动保留战术空间。

此次库尔斯克方向的军事行动,乌军采用立体化进攻战术,将常规火力打击与无人机攻击有机结合,形成多维度打击能力。机械化部队充分发挥机动优势,实现对特定区域的快速突破。工程保障方面,专业性装备的投入使得乌军在面对复杂障碍时保持推进能力。

俄军依托先进无人机技术和精心设计的防御战术,有效遏制乌军的进攻势头。"纵深防御"理念体现现代战争中的空间换时间策略,即使前沿阵地有所丧失,整体防御体系仍保持有效。俄军在电子战和无人机对抗领域展现出的技术优势,对乌军高科技装备造成明显干扰。

库尔斯克地区的得失将直接影响整个库尔斯克战区的局势走向。该区域是连接前沿与纵深的枢纽地带,控制着多条战略通道。若乌军能实现战术突破并扩大战果,将有可能切断俄军战略纵深联系,为后续大规模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乌军在此区域投入重型装备资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