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和特朗普通过电话就谈判达成共识后,双方就迅速推动了首次谈判的进行。据美方透露,此次谈判是在当天上午十点半左右开始的,一直持续了四个半小时左右。在此期间,美俄总共达成了四点共识。
从内容来看,这四点共识不仅涉及俄乌冲突,还主要包含了解决美俄两国之间的“棘手问题”。一是双方要建立磋商机制,让两国外交使团能够正常运作;二是各自任命高级团队,为尽快结束冲突而努力;三是冲突结束后,会在经济和投资领域展开合作;最后美俄要保持接触,确保推进谈判进程。
(卡德罗夫)
从特朗普的行动来看,其为了履行结束冲突的承诺,确实是做出了不少努力。而俄方一边,对于这场谈判,态度也较为积极。熟悉俄方此次谈判工作的外交官就透露,此次俄方代表团已经接收到了普京总统的指示,要对美方代表表现出友好态度,但在谈判期间,不能发誓,而是结合灵活性和刚度,在一定程度上展开谈判。
总之,美俄双方都对结束冲突表现出了积极意愿。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内部却出现了一种不一致的声音。
日前,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就表示,俄罗斯不应该等待冲突结束,也不应该将希望寄托在和谈上,而是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战士的训练,让他们的作战技术更加精湛。
卡德罗夫表示,在过去近三年的作战时间里,车臣已经成功提高了军事人员的作战能力,并为他们做好了适应现代作战条件的准备,所以未来无论成本多少,俄罗斯都应该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最后,他还信心满满地表示,“这场胜利必定会属于俄罗斯”。
要知道,当下普京已经发出了指示同美方进行谈判,并且明确表示有意结束冲突了,卡德罗夫如今的表态,可以说是和普京截然不同了。
(美俄谈判)
对于卡德罗夫而言,他对普京的这一“提醒”,并非单纯的外交建议,而是多重利益驱动的结果:
首先,其是要巩固个人与车臣在俄罗斯的地位。我们也都知道,卡德罗夫家族的权力源于普京的支持,普京的信任至关重要。保持对美强硬论调,有利于为普京争取外交回旋空间。车臣的经济高度依赖俄联邦拨款,配合外交,有助于车臣争取更多资源。
其次,是对地缘安全的担忧。历史上车臣分裂势力曾受外部支持,如西方NGO。卡德罗夫警惕美国,是担心美方通过情报渗透或支持反对派干预车臣事务。
第三,则是意识形态和身份认同,这些年来,卡德罗夫塑造的是“伊斯兰-俄罗斯爱国者”双重身份,反美立场既符合克里姆林宫的外交方针,也迎合车臣保守派民众的价值观,强化其统治合法性。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卡德罗夫在俄乌问题上,表态比较强硬。
(特朗普和普京)
而对于普京来说,作为一国领导人,考虑的问题又有所不同。
首先就是美国是西方对俄制裁的主要推动者。若特朗普政府放松制裁,如能源和金融领域,俄罗斯经济压力将显著减轻,尤其在全球能源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俄能源出口可能获得更多空间。
其次就是能撬动欧洲的分歧。若美国采取主动缓和的态度,与俄罗斯改善关系,这将引发欧洲国家内部对待俄罗斯政策的一系列分歧。再加上特朗普政府曾对北约表现出消极的态度,这种立场很可能削弱欧洲盟友对共同防御策略的信心。这种动摇不仅可能导致欧盟内部在对俄制裁问题上出现裂痕,还可能削弱北约作为一个整体对俄罗斯的威慑能力,使俄罗斯获得了在外交及军事上更多的操作空间。
最后在俄乌问题上,如果美俄关系改善,俄罗斯或许能够在谈判桌上获得更有利的条件。这不仅涉及到地区安全和国际声望的问题,更关乎俄罗斯重新配置其战略资源的能力,届时俄方将拥有更大的行动自由和外交自主权。
总之,所处职位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自然也就不同了,而在当下美俄谈判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情况下,卡德罗夫的这盆冷水,预计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