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仁术,为患者撑起 “生命骨架”

—— 记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二科

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市二院),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勇啃 “硬骨头”,凭借精湛医术与暖心关怀,为患者撑起 “生命骨架”,他们便是骨二科的医护团队。每天,这里人来人往,有被伤痛折磨得面容憔悴的患者,有满心焦虑、神色不安的家属,更有一群忙碌却始终坚定的医护人员。他们持续创新,将硬技术与软服务深度融合,书写着一个个关乎生命质量与希望的动人篇章……

高龄手术,挑战极限实现新突破

101岁的李奶奶便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李奶奶在家中不慎摔了一跤,导致髋关节骨折。家人紧急将她送往医院时,个个心急如焚。“医生,我妈年纪这么大了,还有基础病,这可怎么办啊?” 家人的眼神中满是担忧与无助。

为百岁高龄的老人实施手术,对医生和患者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经过多项详细检查,发现李奶奶心肺功能欠佳,还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着实非常高。皖卫附院(市二院)骨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曹家俊没有丝毫退缩,他即刻给老人完善相关检查,然后组织医院呼吸、心血管、神内、麻醉等科室进行MDT(多学科会诊)讨论,从各个角度深入分析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预案,最终,采用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为李奶奶进行髋关节固定。


“我们有信心,通过微创技术,一定能让李奶奶尽快好起来。” 曹家俊耐心地向李奶奶家人解释手术方案,这才让他们紧张的情绪稍有缓和。

手术当天,曹家俊全神贯注,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手术十分成功。术后,李奶奶恢复得相当不错,一周后便顺利出院了。她的家人感激不已,拉着曹家俊的手说:“是你们给了我母亲第二次生命,让她还能继续享受天伦之乐,太感谢你们了!”

曹家俊感慨地说:“我们不会因为患者的年龄和手术风险就将他们拒之门外。如今微创技术发展得如此之好,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为这些患者带来希望。”

暖心妙手,开启高龄患者新希望

裕安区丁集镇90岁的蒋奶奶被右膝关节疼痛纠缠了5年之久。曹家俊为蒋奶奶仔细检查,并经核磁共振确诊为膝关节内侧单间室关节炎。考虑到蒋奶奶年纪较大,手术风险肯定不小,曹家俊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和蒋奶奶及家人坐下来,耐心地沟通了许久。在交流中,他深切感受到蒋奶奶对重新正常行走、生活自理的强烈渴望。于是,曹家俊决定为蒋奶奶量身定制一套微创内侧单髁置换的手术方案。

手术不到 1 小时就顺利完成。如今,蒋奶奶已康复出院,又能在院子里晒太阳、和邻居唠家常了。

曹家俊介绍说,近2周时间,我们已经做了7台这样的手术。单髁置换术有着独特的优势。它不像传统手术那样大动干戈,只置换真正病损的部位,这样就能保留更多的骨质,以及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也无需进行过多的软组织松解。所以手术创伤小,患者的本体感觉更好。而且手术切口小,出血少,疼痛症状也轻,术后恢复快,能让患者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我们做医生的,目标可不只是把病治好,更要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上去,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 曹家俊坚定地说道。

骨二科最近收治了10位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里,年纪大了要是骨折了,手术风险高,老人还要遭罪,所以往往选择保守治疗,觉得这样更 “保险”。

但在骨二科的团队看来,每一位患者都值得全力以赴,每一个生命都不该因为年龄和风险就被轻易放弃。他们凭借先进的技术和无畏的勇气,为这些高龄患者开辟出一条充满希望的康复之路。

科技赋能,3D 打印让手术更精准

去商场买衣服只能选固定型号,然而去裁缝店做衣服却能更加合身,定制医疗亦是如此。去年,骨二科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的个性化处理,成功为65岁的患者实施 “异位骨化切除 +坐骨神经探查 +全髋关节置换术”。

霍邱县65岁的赵先生,因髋臼骨折异位骨化,生活一下子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他连正常走路都无法做到,更别提生活自理了,就连上厕所、穿衣服这些简单的事情,都成了巨大的难题。“医生,我这还能好吗?我真不想拖累家人。” 赵先生来到骨二科时,眼中满是绝望。

经检查发现,赵先生异位骨化范围巨大,致使他右髋部关节完全僵直,而右髋部增生的骨头已经包裹了整个坐骨神经。如果进行手术,将面临重重困难,且手术风险极大。


由于异位骨化严重卡压坐骨神经,需要医生具备熟练的解剖技术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在进行异位骨化切除时无损伤地显露并保护好坐骨神经。由于长时间髋关节僵硬,股骨头和髋臼已经融合在一起了,如果手术就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另外,术中切除骨赘的话也有可能出现大量出血、血肿、感染等并发症…… 曹家俊带领团队反复研讨,为了给患者制定出最精准的治疗方案,这一次他们运用了3D打印技术。

医生们先对赵先生的髋关节进行了详细的扫描,获取了大量的数据。然后,通过专业的软件,把这些数据转化成三维模型,再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了和赵先生髋关节一模一样的实体模型。

有了这个模型,手术团队就如同拥有了一张精准的地图。他们在模型上一遍又一遍地模拟手术过程,对每一个步骤都进行精心的规划和预演,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提前想好了应对办法。

备血、准备器械以及自体血回输,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手术按预定安排进行。根据术前模拟好的方案,曹家俊精准操作,动作细致敏捷。在手术过程中,先进行严密止血,然后逐层去除坚硬的异位骨化组织,操作时需抽丝剥茧般精细,确保坐骨神经毫发无损地显露并得到妥善保护,逐块切除骨赘……3D 打印模型就像一个精准的导航,为手术提供了精准的定位和引导,让手术过程格外顺利。

经过 3 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成功完成!术后第二天,赵先生就能下地行动了。他激动得热泪盈眶,握着曹家俊的手说:“曹主任,你们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3D打印技术的应用,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骨科疾病时,能够更加精准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这是科技与医学的完美结合,每年我们科涉及3D打印的病例就有100多例。我们以后还要不断探索,让更多患者受益。” 曹家俊对3D打印技术的未来充满期待。

共情沟通,搭建医患信任的桥梁

“跟我一起来,放松,抬腿,再举高一点……”“回家要是有不舒服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 在骨二科病房的走廊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曹家俊带着患者做 “功能康复锻炼”,还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在患者们的心里,他可不只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更是一个充满耐心和爱心的倾听者。

金安区施桥镇的老刘在合肥帮女儿带孩子的时候,不小心伤到了肩膀。回到六安后,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曹家俊,赶忙来到了骨二科。

在门诊部,曹家俊微笑着安慰他:“别着急,慢慢说,我们一起想办法。” 说完,曹家俊拿起纸笔,一边画图,一边详细地向老刘讲解手术方案。他的声音温和又坚定,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十分透彻。“你看,这个地方受伤了,我们手术是这样操作…… 通过这个手术,你的肩关节功能很快就能恢复。”


曹家俊的耐心讲解,就像一阵春风,吹散了老刘心中的焦虑。“曹主任,您讲得太清楚了,我相信您,一定能治好我的肩膀。” 老刘充满信任地说。

手术结束后,曹家俊还亲自为老刘制定了康复方案,耐心地指导他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回到合肥后,老刘按照曹家俊的康复方案,每天都坚持锻炼。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老刘特意发了一条抖音,感谢曹主任的悉心治疗。

曹家俊常说:“医生不仅要治好患者身体上的病,更要治好他们心里的‘病’。只有和患者建立起信任和共情的桥梁,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团队发展,不断提升技术与服务

技艺精湛攻顽疾,医德高尚美名传。皖卫附院骨科是六安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科室与省立医院关节外科联盟、安医二附院脊柱内镜联盟、安徽省骨科质控联盟、安徽省骨科快速康复联盟均有合作,是安徽省骨质疏松症防治联盟理事单位,同时也是省立医院关节外科科联体的成员。

科室现有9位医生,其中4人是正高职称,5人是副高职称,他们擅长各类复杂四肢创伤救治、髋臼骨折手术、关节置换术及关节镜微创手术。去年,陈道铉医生在安徽省骨科手术视频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彰显了科室的实力。


科室医生在SCI期刊、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先后前往上海瑞金医院、北京301医院、四川华西医院等进修学习,积累了丰富经验。

“下一步,科室准备细化亚专业,在脊柱、骨肿瘤、足踝等方面深入研究探索,临床医生提高技术和服务能力才是关键,我们要把新技术、新成果做到最好、最前沿,让更多患者受益,快速康复。”曹家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皖卫附院(市二院)骨二科的医护团队,用医心仁术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患者的健康之路保驾护航,在骨科领域不断书写新的辉煌。

来源: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皮正莉 高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