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愿意一辈子被脐带拴住,我终于可以做回自己了。”

2009年11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在留下这句遗言后,便在宿舍厕所结束了自己年仅三十岁的生命。

事发后,女生的母亲和弟弟集结了一大批亲戚,跑到学校闹事,逼迫校方赔他们35万元,完全看不出对自己女儿逝世的痛惜。



这一闹吸引来无数媒体记者,此事件成了当时的热门。

人们纷纷猜测:大好的年华,她究竟为什么会如此毅然决然赴死?是否和这对闹事的母子有关?

被母爱“绑架”的童年

杨元元,1979年出生在湖北宜昌市的一个双职工家庭。父亲是那个年代罕见的大学生,在化工厂当技术员,收入不菲,母亲因为读初中时做了知青,没有继续求学,所以只是普通工人。杨元元下面还有一个弟弟,由于父亲收入不错,他们一家四口在当时过得还算可以。



不幸的是,在杨元元六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杨元元的母亲望瑞玲没有多少文化,又只是个普通工人,丈夫一死,养家糊口和照顾两个孩子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她的肩上。

靠着微薄的收入,望瑞玲养活孩子养得非常艰难,孤儿寡母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也很容易被人欺凌。望瑞玲觉得自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经常告诫两个孩子要好好读书,杨元元和弟弟也很争气,从小到大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别人家孩子”,从不让她操一点心。

尽管儿女都很懂事和优秀,生活的负担还是压得望瑞玲喘不过气。在这种情况下,她原本就有些暴躁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极端,动不动就发牢骚。可能因为杨元元是女孩,又是家里的长女,望瑞玲完全把她当成了出气筒,每天都对着她埋怨个不停:“要不是因为你,我哪用得着这么累,都是因为你。”



望瑞玲的怨气全都被女儿消化吸收了,可她根本没有想过,幼小的女儿又是靠什么来宣泄这些怨气呢?杨元元知道母亲辛苦,虽然这并不是她的错:养育子女本就是父母的责任,但她却无法反驳,因为那必然会招来母亲更凶狠的斥骂。所以,多年以来,她都习惯了默默的忍耐,母亲让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

很多时候,杨元元看着窗外的天空,期望着:只要我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再找到工作挣钱养自己,就能逃离这里了。



可惜,她一辈子都没有逃出母亲的魔爪。

活在母亲的监视下

1998年,杨元元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武汉大学经济系。报考这个专业,是因为她觉得学经济出来以后可以从事金融等相关专业,能挣大钱,只要自己有钱了,就再也不用过以前的苦日子了。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太差,望瑞玲拿不出钱给女儿交学费,杨元元在大学期间只能凭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维持。尽管如此,不再受母亲管束的她日子快活极了,对她来说,就算再苦再累,也比天天被母亲折磨要好得多。



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才过了两年,一切戛然而止。

2000年,杨元元的弟弟也考上了武汉大学,双喜临门,亲戚朋友纷纷来找望瑞玲道喜,可是望瑞玲却愁眉不展。

原来,望瑞玲一直住在工厂宿舍,可是这一年工厂搬迁新地址,没有宿舍提供给她。如果员工跟过去工作,还得自己买房,可能要好几万。望瑞玲哪里掏得出这么多钱,不满五十岁的她直接办理提前退休。



退休后该去哪呢?按理说,杨家在老家还有一座老房子,望瑞玲可以去那里安居。但她却想:我给武汉大学培养了两个大学生,为啥不上武汉大学住?

这种想法在任何人听来都匪夷所思,望瑞玲却毫不自知,她很得意自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当即收拾行李赶往武汉大学,完全不提前通知女儿,就不由分说地搬进了女儿的宿舍。大学宿舍本来就小,她一进来空间更逼仄了,她还在里面做饭,弄得整个屋子乌烟瘴气的。

杨元元试图劝说母亲离开,可每次她刚一开口,望瑞玲滔滔不绝的唠叨和责骂就扑面而来:“我是不是白养你啦?你连我的话都不听了?当初要不是我养你,你早就饿死在路边了……”唾沫星子喷她一脸。没有办法,杨元元只能选择闭嘴。



杨元元治不了望瑞玲,她的室友可不吃这一套,她们跟望瑞玲非亲非故,凭什么忍着她在宿舍里胡乱折腾。

几个女孩当即跟望瑞玲大吵一架,可是十几岁的女孩哪里吵得过五十岁的泼妇,没办法,她们只能找到校领导,要求把望瑞玲赶出去。

别说几个小姑娘了,望瑞玲撒泼打滚那一套,连校领导都拿她没办法,最后迫于无奈,学校只能给杨元元找了个单独的宿舍,供她们母女俩住。



望瑞玲每天都监视杨元元,连刷牙洗脸这种小事都不放过,还天天念叨:“我一个人把你养大多不容易啊,你以后什么事都要听我的。”杨元元在这种生活下根本没有任何隐私和尊严,同学们也都对她避之不及,没有倾诉对象的杨元元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但这个时候她仍然怀揣着希望:等我毕业找到工作了,就可以自由了吧?

然而,她远远低估了母亲的控制欲。



剪不断的脐带

女儿毕业后,望瑞玲还是不肯放过她,不停地掺和女儿找工作的事。杨元元通过优秀的表现,先后考上两个地方的公务员,后来还去大学当任课老师,这些明明已经是社会上非常体面的工作了,望瑞玲却一点都不知足,天天骂她:“没出息!你待在这种小地方能混出什么样?我一直跟你说让你往高处走,去北京上海,你就是不听,我辛辛苦苦养你到底有什么用?”

其实,发达城市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并且生活成本极高,与其去那里,还不如在小地方拿一份稳当的工资悠闲地过日子。何况就凭杨元元的学历,她毕业后的工资在小城市也算中上水平了。



望瑞玲可不管这些,只顾由着自己性子来。眼见好好的工作机会都被母亲搅黄,杨元元只好先去打短工,否则生存都是个问题了。她干过英语培训,还卖过保险,赚来的钱都被母亲拿去花销和供弟弟读书。

再后来,弟弟考上了北大的博士,望瑞玲一点都不体恤女儿工作的辛苦,还挖苦她说:“你看看你弟弟,再看看你,都是我生的,你怎么就那么没用……”她仿佛是忘记了,如果不是杨元元在这里辛辛苦苦打工,她宝贝儿子读博士的费用从哪里来?

杨元元实在不甘心日子这样过下去,年近三十岁的时候,她决定考研,再次用知识重改自己的命运。一听女儿要考研,望瑞玲也大力支持,但她支持的理由并不是希望女儿越过越好,而是想让女儿带她过上好日子。



她强硬要求杨元元考上海的学校,理由就是上海是个发达的大城市,根本不问杨元元自己的想法。而早就习惯于母亲管制的杨元元也是,母亲说什么她就听什么。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杨元元如愿被上海海事大学法律专业录取。没想到的是,杨元元前脚刚到学校报到,后脚望瑞玲就跟来了。她简直像个巨婴,女儿走哪她跟哪,非要跟女儿一起住宿舍。



这一次学校是坚决反对,不管望瑞玲怎么躺地上撒泼都没用。在望瑞玲还逼迫女儿给学校写申请书,可是女儿惯着她,学校可不惯着她,说不让住就是不让。最后还是一个老师可怜杨元元,帮她们在校外找了个每月450元的小房子。

在上海,450元能租什么房子可想而知:空间极其窄小,只有两三平米,并且没做任何装修,连一张床都没有,母女俩只能大冬天睡地板。

如果一开始望瑞玲回老家住,杨元元住学校宿舍,也不至于这么艰难。



不止如此,杨元元还得每天打零工赚取租金、学费以及她两人的生活费,平时还得上课,这样的压力逼得她快要窒息。后来她终于受不了了,跟母亲谎称要回学校争取一下宿舍,结果两天过去却一直没回来。

望瑞玲还以为女儿在躲她,跑到学校里闹。学校也不知道杨元元的踪迹,大家这才发现她失踪了。很快,学校在宿舍里发现了自缢身亡的杨元元。更令人惊骇的是:她是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的水龙头上,半蹲着勒死自己的!



这个一辈子都像个提线木偶的女孩,唯一亲手做过决定的事就是自己的死亡。

望瑞玲得知这个消息后,没有任何的悲痛和自责,而是借此机会朝学校索要赔款:“你们害死了我女儿,我怎么办,你们快点赔我35万让我买房子住!”

学校认为错不在自己,但此事毕竟闹得太大,为了息事宁人,学校只好赔了她16万。

结语

虽然社会倡导孝道,但不代表我们要愚孝。父母抚养儿女,儿女赡养父母是相对的,双方都不该对彼此有过分的要求,像望瑞玲这样的人,就是完全没有把女儿当成独立的人,而是当成自己随意使唤的工具,勒死杨元元的,并不是那两条毛巾,而是母亲的脐带。我们衷心希望,现代社会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悲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