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我不顾儿女反对,花了30万回农村建房养老,住了半年,就让我后悔不已,果断选择卖房回城生活。



我今年64岁,初中毕业后,我读了中专,那时候我是村里文化程度最高的。

毕业后,我也如愿被分配到机关单位。工作没多久,我就娶了媳妇,并生了一儿一女,还在城里买了房子。

过去这三四十年,我在城里的生活虽然衣食无忧,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可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老家的点点滴滴。

那宽敞的院子,邻居们热情的招呼,还有冬日里热乎的炕头,都让我无比怀念。我时常跟老伴念叨,等退休了,一定要回农村去,那里才是我们的根。

终于,盼到了退休的那一天,我满心欢喜地把回农村养老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可没想到,这个提议刚一说出口,就遭到了儿女们的强烈反对。

儿子皱着眉头,一脸担忧地说:“爸,你们都这把年纪了,农村的医疗条件哪能跟城里比啊?万一有个头疼脑热,我们不在身边,怎么放心得下?”

女儿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爸,现在农村和您记忆中的样子肯定不一样了,您就别折腾了。”

就连一向支持我的老伴,这次也面露难色,拉着我的手说:“老头子,在城里住了这么多年,我真怕去了农村适应不了,再说了,孩子们也是为我们好。”

但我心意已决,这些年在城里生活,那份对农村的眷恋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愈发浓烈。

我反驳道:“我和你妈身子骨还硬朗着呢,现在农村也在发展,村里的小卖部啥都有,没你们想得那么不方便。

再说了,我就想回去过过清闲日子,种种菜,和老邻居们唠唠嗑。”见我态度坚决,儿女们也不好再强行阻拦,只能无奈同意。”



回到老家,眼前的景象让我心里一阵发酸。

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三间瓦房,如今破败不堪,自从父母去世后,就一直空着,无人照料。

房子的墙壁已经斑驳,屋顶也有几处漏了洞,院子里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很明显,这房子已经没法住人了。

儿女们提议买套现成的,可在村里打听了一圈,根本没人卖房。没办法,我决定在自家宅基地上重新盖房。

建房的过程远比我想象的要艰难,找工人、买材料,每一件事都得亲力亲为。每天天还没亮,我就出门,奔波在各个建材市场,和供应商讨价还价。为了找到靠谱的工人,我四处打听,托了不少关系。

一开始,我计划盖三间房,想着我和老伴住足够了。

可儿子回来后,看着宅基地,说:“爸,难得盖一次房,咱就盖宽敞点,以后我们带着孩子回来也能住得舒服。”我一想,儿子说得也在理,于是又加了一间。

从开春破土动工,一直忙到秋天,漫长的几个月里,我每天都在工地上忙碌。夏天,烈日炎炎,汗水湿透了我的衣衫;冬天,寒风刺骨,手脚都长满了冻疮。

这一年下来,我瘦了十四五斤,皮肤也被晒得黝黑发亮,可看着逐渐成型的房子,心中满是期待。终于,花了将近30万,四间宽敞明亮的新房盖好了。

房子盖好后,为了散味,从秋天一直放到第二年开春,我和老伴才正式搬进去。



刚回到农村的那段日子,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每天都充满了新鲜感。

春天,院子里的青菜冒出嫩绿的新芽,我和老伴每天清晨都会去浇水、拔草,看着它们茁壮成长,心里别提多满足。

晚上,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暖烘烘的,一天的疲惫都消散了。孩子们有空也会开车回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我以为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晚年生活。

可这种美好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回村没多久,各种问题就接踵而至。

先是村里陆续有人来借钱,一开始,我想着乡里乡亲的,能帮一把是一把,两三百、两三千,我都爽快地借了。

可谁能想到,人心难测。有两次,我手头实在紧,没办法借给他们,这一下可就得罪了人。

有一次,我路过村口,听到几个村民在背后小声议论:“你看他,在城里赚了点钱,回来就瞧不起咱们乡下人了,借点钱都这么抠搜。”

我心里一阵委屈,曾经淳朴善良的乡亲们,如今怎么变得如此世故?

除了人际关系的变化,生活上的不便也让我渐渐有些吃不消。

本以为农村吃菜方便又安全,可实际上,也就夏天菜园子里有点菜,其他季节还是得去买。

村里的小卖部东西不全,很多生活用品都买不到,去镇上又有五公里路,走路得将近一个小时。

无奈之下,我只好买了辆电动三轮车,可每次骑着车在坑洼的路上颠簸,心里都不是滋味。

农村的冬天更是难熬。为了取暖,家家户户都烧暖气、烧炉子,可我和老伴以前在城里没干过这活儿,每次点炉子都弄得满屋子是烟,呛得人直咳嗽。

老伴整天提心吊胆,就怕煤气中毒,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农村的厕所都在外面,大冬天的晚上,起夜简直是受罪,每次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都要鼓足勇气。



这些困难,咬咬牙也就忍了,可真正让我动摇的,是老伴那次生病。

那天夜里十二点多,睡梦中的我突然被老伴痛苦的呻吟声惊醒。我赶紧打开灯,只见老伴脸色苍白,捂着肚子直冒冷汗。

我心急如焚,手忙脚乱地找出胃药让她吃,可过了好一会儿,一点效果都没有。看着老伴疼得在床上直打滚,我知道不能再拖了,必须赶紧送她去医院。

我顾不上穿外套,就冲出家门,在村里四处敲门,想找辆车送老伴去医院。

可敲了好几家,有车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不在家。无奈之下,我只能用电动三轮车驮着老伴往镇上医院赶。

一路上,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心急如焚,不停地催促着自己:“快点,再快点!”二十多分钟后,终于到了镇上医院。

可到了医院,只有一个值班大夫,他看了看老伴的情况,皱着眉头说:“这情况有点严重,我们这儿条件有限,你们赶紧去市里医院。”

我一听,脑袋嗡的一下,感觉天都要塌了。

我赶紧打急救电话,又给儿女们打电话,声音都带着颤抖。在焦急的等待中,每一秒都无比漫长。四十多分钟后,救护车终于来了,儿子儿媳也开车赶到。我们一起陪着老伴去了市医院。

经过检查,老伴是胃出血,情况危急,直接被推进了手术室。我在手术室外来回踱步,心里充满了自责和懊悔。

医生严肃地说:“再晚来一会儿,性命可就危险了。”那一刻,我满心都是对老伴的愧疚,如果住在城里,能及时送到大医院,老伴也不用遭这么大的罪。



老伴在医院住了半个月才出院,看着她虚弱的样子,我心里五味杂陈。

儿女们虽然没再多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心里埋怨我。经过这次的事,再想想回村后的种种,我彻底明白了,农村早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我决定把房子卖了,回城里去。城里虽然少了些田园的宁静,但离儿女近,有个照应,尤其是我们年纪大了,生病就医方便。

这一番折腾,让我明白,有些回忆,适合放在心里,生活,还是要面对现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