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让别人借运”,一听到这样的话大家肯定会疑惑,作为教育博主,怎么还迷信上了。

借运,这词听起来有点神秘,可能很多人觉得还挺玄乎。

却真实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仅仅是运气的流转和起起伏伏,也是能量磁场的交换。

打个比方,一个心情好的人,长期跟一个心情不好的人在一起,要不了多久,心情好的人就会被影响,也变得烦躁和不开心。

所以,玄学上说,叫借运。

从心理学上看,就是内心能量被破坏

而生活中最容易被「借运」的,其实是孩子;最容易「借」孩子运的,其实是父母。

心理咨询师陈瑜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

她曾经访谈过一个叫照澜的女孩,从小乖巧懂事,成绩优异,是很多人口中的“别人家孩子”。

可优秀如她,却直言自己是个“空心人”,每天活着如行尸走肉,没兴趣,没动力,没感受。

被问起“世上有没有让你留恋的东西”时,她脱口而出:

“没有。”

“要是哪一天死了就好了。”

陈瑜在一番细聊后发现:

女孩之所以消极厌世,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能量早已被父母一点点抽空。

她父母都是情绪不稳定的人,动不动就开始对着她咆哮、指责,她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精力去察言观色,讨好父母;

父母还喜欢否定她,哪怕她表现得再好,父母也要故意说一些打击话让她感到挫败;

不仅如此,父母也经常当着她的面吵架,迁怒于她,让她觉得透不过气来。

父母的负能量,就像一个黑洞一样,不断吞噬、消耗她的能量,让原本自信开朗的她,再也没有了活力,没有了生气。

一个孩子的能量状态,就是他的生命状态。

低能量状态的孩子,就像电量不足的手机,根本没有多余的心力去维持日常的精神和体力活动。

我知道天下没有想要害自家娃的父母,但很多时候,确实是我们,在改变着孩子的“运势”。

不想养出一个低能量、低价值感的孩子,就不要和孩子“借运”。

尤其是这3种“运”,父母千万别“借”,每“借”一次,孩子就受伤一次。



1

经常对孩子输出负能量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很常见:

父母一边指导孩子功课,一边对孩子诉苦:

“我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你身上,你为什么不能给我争口气?”

“我为了你,每天拼死拼活地工作、劳累,你要知道感恩,要知道心疼父母。”

“都是因为你,我才成了现在这样。”

家长们唾沫横飞,将自己在工作中、生活里遭受的不愉快统统倾倒在孩子身上,自己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挺拔;

而孩子的头却越埋越低,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僵硬。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当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承受力,对孩子抱怨诉苦,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负面情绪,心理也很难健康发展。

看过一段对话:

有位小孩问妈妈,“你工作那么辛苦,都是因为我吗?”

妈妈的回答,温暖又治愈:

“不是的,宝贝。工作辛苦是因为工作是辛苦的,不论谁做,都会辛苦。

就像柠檬是酸的,不论谁咬一口,都会觉得酸。”

简单几句话,瞬间打消孩子的顾虑和担心,恢复往常的天真阳光。

生活再苦,也要努力管住自己的嘴,积极乐观面对一切。

把自己的“情绪垃圾场”扫干净,还孩子一个轻松、温馨的能量场,孩子才能自信,充满希望。



2

否定孩子

有位博主就曾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从小到大,父母总打击、批评她。

很努力考出好成绩,哪怕比别人高出100多分,父母说“你没别人听话,没别人乖”。

鼓起勇气跟父母说自己被欺负了,爸爸反倒质问她“你为什么不还嘴,你活该被欺负”。

后来她打工挣钱,给家里买新空调,爸爸还是挖苦:“你买的东西真垃圾,我真心看不上。”

就这样,她总活得患得患失、胆战心惊,生怕惹别人不高兴。

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能量满满的,觉得自己很好,很棒的!

但父母每拿着一条又一条尺子,不断去衡量他,去打击他,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削弱他的心理能量。

原本可以高开高走的运势,最后变成了高开低走。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失去它,很难活下去,拥有它,才有勃勃生机。

父母注入爱的一言一行,便是孩子内在变强的最好养分。

多说一些“你很棒”、“你真行”,孩子才能坚信自己的价值,保护自己的精神内核不被破坏。



3

跟孩子较劲

有些父母喜欢在家里搞一言堂。

他们永远正确,永远不会向孩子低头,永远是家庭争论中的胜利者。

即便再小的事情,也不会让孩子做主。不然他就是不乖,不懂事,不听话。

毋庸置疑,这里面肯定有为了孩子好的部分。

但要求孩子事无巨细地服从,更多的是自己在控制孩子,不知不觉中,也在让孩子的生命力变得枯萎。

物理上有能量守恒定律,心理能量也是能量。

所以,养孩子,不能太较劲。

孩子有理的,就尽量让他赢。输给自己的孩子,能有多丢人?

孩子没理的,我们就点到为止。让一让自己的孩子,能有多委屈?

作家刘娜曾经在文章中写道: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但我们已不是第一天当父母。

我们可以一段时间总犯错,总是做得不够好,但我们不能一辈子活在恶性循环中,反复伤害孩子。”

成长不易,无论如何,请不要把家当成情绪的“垃圾场”,让孩子活在“垃圾堆”里。

父母对孩子的意义,不该是消耗,而是滋养。

管好自己,为孩子赋能,孩子才能守住好运,收获想要的人生。

最后,想把这段话,送给所有父母: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父母,没有什么资源,没有太多文化,也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那么就请你多鼓励他,多认可他,多表扬他,多理解他,还有多支持他。

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认知、焦虑、恐惧、愤怒、委屈,强行转移给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吸食孩子的能量,就是最好的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