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反诈真是“任重而道远”……
在普通人的普遍认知里,遇到诈骗找警察,警察也承担着守护社会安全、打击违法犯罪的重要职责,反诈更是其中关键一环。然而,日本警察在反诈领域的一系列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那些荒诞离奇的事件,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甚至令人喷饭!
据雅虎2月21日报道,北海道一位70岁的大爷接到疑似诈骗电话,让他打钱,大爷的警惕性值得称赞,没有贸然上当,而是前往交番(日本小型派出所)求助。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名警察接过电话与骗子沟通后,不仅未识破骗局,还和大爷一起掉进陷阱,还怂恿大爷向骗子汇出130万日元……
对此,北海道道警一鞠躬并表示道歉。
无独有偶,去年11月,同样都是雅虎报道。京都府的一位大爷收到诈骗催款信,说他的网络账号欠费,要求付违约金以及打官司的费用总共30万日元。大爷于是拿着信前往银行汇款,银行察觉到有异样,建议他找警察。
结果大叔到警所询问,执勤巡查长却一口咬定不是诈骗,还劝大爷赶紧汇款,最终大爷先后被骗80万日元。
最后还是大爷的亲戚觉得不对劲,再次报案,这件事才真相大白并公诸于众。
京都府警方再次一鞠躬并表示道歉…
据日本警视厅2023年数据显示,留学生诈骗受害率高达34%,单笔平均损失金额超50万日元 。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日本警察在面对诈骗手段时,似乎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有效的应对措施,无法为民众提供准确的反诈指导。另外,在整个接警处理流程中,日本警方内部也可能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监督机制。
日本警察数量与人口比例约为2.23‰,全日本约有28万警察。按理说,这样的警力配置在应对诈骗问题上应具备一定优势才对,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日本警察厅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共发生电诈案6697起,其中超过8成案件的受害者是65岁以上女性 。在这些案件中,受害者为81岁的案件数最多,达413起;受害者为84岁的案件次之,为403起;受害者为79岁的案件数量紧随其后,为389起。如此高的受害比例和具体的年龄分布,足以说明日本警察在针对特定人群的反诈保护上很可能存在严重漏洞。
再看2021年,日本全国警方查获的网络犯罪案件大约12275起,比上年增加约2成,首次超过1万起。网络犯罪数量的攀升,以及犯罪手法的层出不穷,都对警察的反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实际发生的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来看,日本警察显然还没有跟上诈骗手段更新换代的速度。
对于日本民众而言,这些事件无疑敲响了警钟。即便寻求警察的帮助,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自身的反诈意识和能力才是防范诈骗的关键。
日本警察的这些反诈“翻车”事件,不知道你们看完笑了没有,笔者反倒是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社会样本,毕竟这对于“某些园区”的犯罪分子来说,无疑属于“钱多、人不聪明、速来”的呼叫信号。但不知道为什么以往能看到的类似报道似乎并不多。
你说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