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2月22日电 题:从绿皮火车到高铁专列:务工人员的春运折射中国发展变迁
新华社记者郭晨
“再出发,归程一路是坦途。”2025年元宵节后,安徽阜阳西站候车大厅,熙熙攘攘的客流中传来阵阵歌舞声。一场由当地居民排演的欢送务工人员返岗的演出吸引不少旅客的目光。春运期间,这个车站迎接了一波又一波出行高峰。
不远处,高铁G9263次“务工专列”的休息区内,车站工作人员正在一边给旅客送上红彤彤的围巾,一边发放外出务工相关法律知识和当地人才招引手册,这批旅客将要奔赴长三角地区多个城市。
演出结束后,“务工专列”的旅客们有序地排队进站。不到20分钟,专列车厢内的旅客们已经落座,车站候车区又迎来了下一趟列车的旅客,一切有条不紊地高效进行着。
2025年2月14日,在安徽阜阳西站内,当地居民在排演欢送务工人员返岗的演出。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过去买票都不是容易事,现在票不难买,出行时间也快很多。”G9263次列车的乘客李飞介绍,今年他去南京务工,原先普通列车6、7个小时的车程,高铁只要2个小时左右。
阜阳是中国人力资源大市,2025年春运约有265万人通过铁路外出务工、求学等。
“如何能让阜阳外出务工人员坐上车、走得了这一直是我们头等大事。”阜阳西站站长张红军说。为保障运力,2025年阜阳北站下辖的阜阳西站等各车站以务工专列等形式共增开58对列车保障出行,其中高铁37对,比2024年增加7对,成为了主力军。
据张红军介绍,曾经阜阳铁路辖区增开的临客列车主要以普通客车为主,拥挤的绿皮车等成为当地不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返工的时代记忆。
2011年春节前,在广东东莞电子厂务工的洪永卫、洪娟、谢世曦三姐妹带着各自的几大包行李,与千余名务工人员一起乘坐L160次东莞东至阜阳的临时列车,返回老家安徽霍邱。这是2011年度春运广东首趟农民工专列,行程1542公里、历时需23个小时。
2011年1月21日,在广东东莞电子厂务工的洪永卫(中)、洪娟、谢世曦乘坐L160次东莞东至阜阳的临时列车返回老家(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当时车厢里人非常多,去一次厕所来回都得好几十分钟。”洪永卫回忆时感慨,当时买一张回家的车票并非易事,好在当地政府统一购票才买到车票。
抢票难、车厢挤,是不少春运旅客的时代回忆。“有时候真的是人多到连蹲下来都不容易。”G9263次列车的乘客黄建朋回忆,过去回家很多时候只能买到站票,一路上十来个小时站下来不算是稀罕事。
在阜阳北站营销科科长储茂高看来,高铁的开通成为“转折点”,“不仅极大丰富了阜阳运力,也让出行更加便利和舒适”。储茂高介绍,近几年阜阳铁路出行人数再创新高,但长龙般的候车排队以及拥挤的车厢都已成为过去。
“过去春运乘警跟车,因为人多从头到尾巡视车厢一趟需要1个多小时,现在不到二十分钟。”阜阳西站派出所副所长张军介绍,“乘客出行舒适也就更舒心。”
2025年2月14日,在高铁G9263“务工专列”上,乘客在对照电子车票信息寻找座位。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此外,我们还增开部分普速列车,满足外出务工人员的不同需求。”阜阳北站副站长袁晓伟说,普速列车通达一些小站,方便当地务工人员就近出行,同时更加低廉的票价也让旅客们有了多种选择。
2025年春运从1月14日至2月22日,为期40天。中国交通运输等部门此前预计,2025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90亿人次。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阜阳铁路春运变化是中国春运变迁的一个缩影。”袁晓伟说,高铁时代不仅带来了运力的丰富,也促进铁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