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日电讯报》与乌克兰《基辅邮报》2月21日联合披露,一份标注“特权保密”的协议草案显示,特朗普政府要求乌克兰以主权为代价换取军事援助,其条款严苛程度被比作“21世纪的《凡尔赛和约》”。
特朗普资料图
协议核心内容直指乌克兰命脉。根据泄露文件,美国要求获得乌克兰境内50%的自然资源开采权,包括稀土、锂、铀等战略矿产,剩余部分若出售给第三方,美方仍可抽取50%收益。更惊人的是,所有法律争议必须提交纽约州法院审理,乌克兰国有资产不享有主权豁免权——这意味着美国可随时没收其海外资产抵债。乌克兰官员透露,协议还覆盖港口、基建等经济命脉,美方甚至拥有对乌资源定价权和优先购买权。
面对这样的条款,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强硬态度并不令人意外。2月19日,他在基辅公开表示,美国提供的670亿美元军事装备和315亿美元财政支持合计不足千亿,却要求乌克兰以价值5000亿美元的矿产资源“偿还”。这种债务计算方式引发国际哗然:按当前黄金价格换算,1901年《辛丑条约》的4.5亿两白银赔款仅值38亿美元,而特朗普的索赔金额是其131倍。
更值得注意的是,协议的法律陷阱远超经济掠夺。文件规定,乌克兰未来所有资源开发项目需经美方审批,且“重建投资基金”的50%收益直接归属美国。这相当于将乌克兰经济命脉装入华盛顿的口袋。英国《经济学人》分析称,若协议生效,乌克兰将失去作为主权国家的核心特征:自主制定产业政策的能力。
马克龙资料图
国际社会的反应折射出深层撕裂。欧盟多国批评美国“单边行动破坏欧洲集体决策”,法国总统马克龙紧急召开两次安全会议却未能达成共识。俄罗斯则冷眼旁观,普京在2月19日表示“准备重返谈判桌”,但强调“俄美对话不需要中间人”。这种态度被解读为莫斯科默许美国对乌资源掠夺,以换取自身在领土问题上的利益。
历史对比让协议显得更具讽刺性。乌克兰已知矿产储量中仅15%被开发,未开采资源估值超12万亿美元,而东部富矿区目前处于俄军控制下。这意味着即便泽连斯基签字,美国也难以实际获取资源——正如俄媒嘲讽的“用别人的矿还自己的债”。但特朗普似乎并不在意现实可行性,其真正目标可能是通过协议绑定乌克兰长期债务,为2025年大选制造“追回纳税人血汗钱”的政治筹码。
眼下最危险的信号来自华盛顿的施压手段。美方不仅安插200名“经济顾问”进入乌克兰政府,还威胁推动乌总统大选以替换不配合的领导人。这种“要么签字要么下台”的胁迫,让基辅街头涂鸦“他们送来子弹,带走未来”成为现实写照。
泽连斯基资料图
协议暴露的不仅是地缘博弈的残酷,更是国际治理体系的溃败。当美国以“重建基金”之名行经济殖民之实,当欧盟在沉默中暴露出战略自主的致命短板,乌克兰的困境成为一面照妖镜:在资源争夺的战场上,弱国的命运往往由他国的计算器决定。而那个曾高呼“荣耀属于乌克兰”的国家,或许正在沦为大国菜单上一道待分食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