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对外发布一份长达 114 页的详实报告,里面有个预测相当惊人:一旦中美之间发生冲突,战事或许在短短一个月内就会结束。
这个预测一经公开,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美国,这个自诩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超级大国,为何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结束一场与中国的潜在冲突?是美国的军事实力被高估了,还是其中隐藏着更为复杂的深层原因?
美国为何这么说?
在俄乌冲突中,弹药消耗的速度之快、数量之大,确实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据可靠数据,乌克兰每月消耗的炮弹数量高达数万枚,而俄罗斯作为冲突的另一方,其弹药消耗量更是惊人。
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全球军事强国美国时,却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美国的155毫米炮弹产能严重不足。
根据美国国防部及军事工业界的评估,至2024年中期,美国的月度炮弹生产能力预计仅为3.6万枚。
尽管有计划在年底前将其提升至7至8万枚,但这一预计产量仍远低于满足全球军事行动所需的水平,更不足以支撑与中国可能发生的全面战争所带来的巨大弹药消耗需求。
二战之后,美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在全球占据了一席之地,却相对忽视了对陆军炮弹储备与产能的提升。
这种战略上的偏重,使得美国在陆军弹药领域的发展滞后,无论是产能还是储备量,均未达到理想状态。
冷战终结后,全球局势趋于平稳,导致美国的炮弹产能逐步缩减,库存量也随之下降。在冷战时期,为应对潜在的全面战争,美国曾大规模生产和储存炮弹。
但随着冷战的落幕,为减轻军费负担,美国相应减少了炮弹的生产和储备。
此外,炮弹的存储寿命相对较短,通常在30至40年之间,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炮弹储备的紧张状况。
这意味着,即使美国曾经大量生产和储备了炮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炮弹也会逐渐失效,无法再用于战争。
而储备成本的高昂,使得美国很难长期保持大量的炮弹储备。在俄乌冲突中,美国为了支持乌克兰,大量援助了炮弹等军事装备,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其弹药储备的紧张局势。
美国避免与中国发生战争
鉴于弹药储备匮乏的现状,美国难以维系其既往的军事立场。这一难题不仅暴露了美国在军事筹备方面的短板,也促使美国必须重新审视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潜在对手发生冲突的风险。
为减轻这一风险,美国着手对其军事战略与外交政策作出调整,这些举措意在通过非军事途径来强化美国的国家安全与战略优势。
从中美两国的工业产能对比来看,美国在长期战争中很难与中国拼国力。
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庞大,且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效率,这意味着在战争爆发时,中国能够迅速扩大弹药等军事装备的生产规模,以持续支撑战争的进行。
相比之下,美国的弹药储备有限,且由于历史原因和军事战略的变化,其弹药生产能力已经大幅下降。
因此,一旦战争爆发,美国的弹药储备将迅速耗尽,这将对其军事行动构成严重制约。
特朗普政府在上任后,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困境,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
特朗普对中国加征了10%的关税,这一税率虽然低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但已经足以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产品造成一定影响。
这一政策不仅符合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政策,旨在促进美国本土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从而降低中美发生冲突的风险。
除了对中国加征关税外,特朗普政府还对盟友“下手”。
通过对盟友加征更高的关税,美国试图从他们身上获取更多的利益,以弥补因与中国贸易紧张而可能遭受的损失。
该策略不仅提升了美国的经济地位,同时也间接地减少了盟友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紧密联系程度。
由于美国对盟友加征了更高的关税,这些盟友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压力,从而降低他们与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特朗普政府还采取了开源节流的策略,通过关停海外事务部门、减少国家开支等措施来降低美国的军事负担和海外影响力。
通过减少海外事务的支出,美国可以将其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给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改善等领域,从而提高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些策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美发生冲突的风险。
通过关税政策、对盟友的策略调整以及开源节流的措施,美国试图在经济和外交层面与中国保持距离,以减少潜在的冲突点。尽管如此,中美之间的紧张状态并未完全消散。
美国还需要意识到,单纯的战略收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与中国之间的战略竞争问题。
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美国需要更加积极地寻求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与共赢之道,通过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等方式来降低冲突的风险。
给我们什么启示?
美国弹药危机的根源在于其军事战略的失衡和产能的下滑。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过于依赖其海军力量,而忽视了陆军和空军的均衡发展。
全球形势演变与技术革新之下,现代战争对弹药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而美国的炮弹产能却未能跟上这一趋势,导致其在战争中可能面临弹药短缺的困境。
美国采取战略收缩以缓和与中国摩擦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这一策略表明,美国已经意识到其在中国问题上的困境和挑战,并试图通过调整战略来应对这些挑战。
这一策略也提醒我们,国家之间的冲突和争端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美国战略收缩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策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美之间的分歧和争端。
在平等与尊重的框架下,双方需继续通过对话协商探索解决之道。同时,美国的战略收缩行动或将在其他地区引发紧张局势升级及冲突风险增加。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美国可能会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来应对其他国家的挑战和威胁。
我们需要在借鉴美国战略收缩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挑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从长远来看,中美战争的爆发可能性持续降低,和平与合作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结语
当前时代,变数与挑战并存,和平的价值尤为凸显。中美两国作为世界经济与军事领域的佼佼者,两国关系的动态不仅深刻影响着双方的核心利益,而且紧密关联着全球和平与稳定的宏观格局。鉴于此,我们倡导国际社会携手并进,共筑全球稳定繁荣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