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媒体滚动

2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到访的美国政府特使举行了会晤。泽连斯基表态,愿与美方就投资与安全签署“强大、真正互利”的协议。而就在一天前,特朗普19日罕见地强硬批评泽连斯基,警告他“最好动作快一点,否则他就要失去国家了”。显然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又奏效了。那么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招数有何特点?又该如何应对呢?


“极限施压”成功:伊总统火速承诺弃核

特朗普政府在首个任期间就多次采用“极限施压”(Maximum Pressure)策略。这一策略主要通过经济制裁、外交孤立和军事威慑等手段向对手施加全方位压力,迫使其让步。这一策略的核心特点是以单边强硬手段替代多边协商,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的外交政策风格。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对伊朗的极限施压(2018–2020)。经济上,2018年特朗普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JCPOA),重启并加码制裁,打击伊朗石油出口、金融体系及关键行业。军事上,2020年特朗普主导暗杀伊朗将领苏莱曼尼,加剧双方的军事对峙。外交上,特朗普力推沙特以色列和解,试图全面孤立伊朗。在这一系列措施下,伊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直到拜登政府上台,伊朗才稍微松口气,伊朗沙特和解后,外交孤立才得以打破。

不过特朗普二次上台后不久,2月4日,特朗普在会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前,宣布对伊朗重启“极限施压”政策。特朗普的制裁令刚落地,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2月6日火速表态:“伊朗不寻求拥核,拥核主张违反伊斯兰教义。”他还强调,国内强硬派的拥核呼声“没有出路”。显然伊朗是被“极限施压”吓到了,试图以退为进,换取解除制裁的可能。

施压美洲多国 频频得手

特朗普第二任期,施压的对象还有美洲多国。比如对于加拿大和墨西哥,虽然是经济施压,征收25%关税,并没有达到极限施压的程度,但是考虑到美国对两国经济上的重要性,压力已经足够大了。最终,特朗普与加拿大和墨西哥领导人通话后,三方达成了某些协议。两国对特朗普作出让步,尤其是在边境管控问题上。


墨西哥和加拿大还算地区大国,美洲小国就顶不住压力了。特朗普未上任时,他曾声称不排除武力夺回巴拿马运河的选项。最终,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奥访问巴拿马后,巴拿马作出妥协,允许美舰自由通过巴拿马运河。

“极限施压”不成功:对朝鲜政策大转弯

不过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并非每次都成功。而且特朗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发现施压无效,变化起来非常快。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首个任期对朝鲜的政策大转弯。


特朗普首个任期一开始,就于2017年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对朝鲜制裁,限制石油、纺织品贸易等进口。军事上,把航母开进朝鲜半岛水域,对朝鲜搞“火与怒”的军演和战争恐吓。外交上,由于已经没有什么抓手,反而没有太大动作。

朝鲜对此采取强硬应对。2017年朝鲜进行了第六次核试验,也是该国历史上最大当量的核试验,并举行了几十次导弹试射。特朗普一看威吓不灵,反招致半岛局势更加紧张,于是变招,频摇“橄榄枝”。2018到2019年,美朝举行了三次“特金会”,虽然成果有限,但是半岛局势却大为缓和。特朗普自己还将能与金正恩对话,视为重要外交政绩之一。再次上台后,特朗普也表示期待重启“特金会”。

特朗普下一个施压对象对谁?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一国要想扛住特朗普的“极限施压”,要不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本身的状况能承受住压力;要不就领导层本身的意志够坚定。


反面的例子就是乌克兰的泽连斯基。虽然目前泽连斯基的支持率还有50%,但是别忘了美国是“颜色革命”的老手。在乌克兰政府不断爆出贪腐丑闻以及泽连斯基任期已满的情况下,特朗普真要动手,乌克兰政府换人可能性不能低估。重压之下,不能不妥协。

而接下来特朗普最好的施压目标恐怕是几个欧洲国家了。一来欧洲国家比较富裕,油水多;二来许多欧洲在任领导人曾支持民主党,反对特朗普,正好一起算账;三来,美国对欧洲的控制也比较强,不怕欧洲强力反击。

只不过特朗普这种动不动就“极限施压”、一旦成功就“空手套白狼”的做法,也不是没有副作用的,因为那样会大幅削弱美国的软实力。

至于万一特朗普再对中国使用“极限施压”,该如何应对他这“三板斧”?中方此前已经多次表示,极限施压和讹诈的方法,对中方不会有任何作用,中方将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利益。就像王毅外长所提到的那句,“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作者丨陈人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