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亚洲篮坛,既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加入带来的冲击,又有各国强力归化形成的挑战,期望短时间扭转不利局面,归化就成为最优选择。
在2025年男篮亚洲杯预选赛战胜日本男篮之后,男篮主帅郭士强在接受采访时,再次被问到对“归化”的看法,对此郭指导直言,归化球员对中国男篮来说是巨大的帮助,因为归化球员通常具备较高的个人能力,能够有效弥补球队的短板。而且他认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篮球队伍都在使用归化球员,这已经是大势所趋。
郭士强在采访中还提到,对于归化的硬性指标,那就是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解决问题的球员。从近年来的比赛来看,中国男篮在面对强敌时,往往会出现进攻乏力、无人得分的局面。尤其是在后场位置,除了赵睿之外,其他球员的得分能力有限。如果能够引进一名具备得分能力且身高优势的归化球员,将大大增强中国男篮的进攻火力。此外,中国男篮在二三号位的摇摆球员位置上也存在短板,归化球员的加入或许能够弥补这一不足。
基于上述要求,显然李凯尔并不符合要求,他的特点是策应、传球、防守,不是克拉克森那种“得分狂人”。
归化球员在国际篮球领域早已不是新鲜事。以2022年亚洲杯为例,14支参赛队伍中,有9支队伍启用了归化球员,而剩余的5支球队中,也有不少国家有过归化历史。在欧洲杯的赛场上,归化球员的比例更是高达60%以上。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篮球水平较低的国家,连法国、德国等传统篮球强国也纷纷加入归化行列。由此可见,归化球员已经成为国际篮球的普遍现象,男篮若想在国际赛场上保持竞争力,归化球员或许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选择。
归化球员的加入不仅能提升球队的即战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球队的战术体系。例如,韩国队之前归化球员罗健儿的加入,让韩国队在内线有了稳定的得分点和篮板保障。
然而,归化球员的加入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一方面,归化球员的文化融合是一个挑战。他们需要快速融入球队的文化和战术体系,否则可能会出现配合不默契的情况。另一方面,归化球员的加入可能会对国内球员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冲击。如果球队过度依赖归化球员,可能会削弱国内球员的锻炼机会。
尽管归化球员能够在短期内提升球队的实力,但中国篮球的长远发展仍需依靠青训体系的完善。郭士强在采访中也提到,中国男篮需要给所有球员公平的机会,无论是国内球员还是归化球员。这意味着,在引入归化球员的同时,中国篮球仍需加强青训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本土球员。只有这样,中国篮球才能在归化球员的助力下,实现真正的崛起。
郭士强在亚洲杯预选赛后的采访中明确表达了对归化球员的期待,这无疑为中国男篮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归化球员的加入或许是中国男篮在国际赛场上提升竞争力的捷径,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归化球员只是应急的方式。只有在完善青训体系、培养本土球员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归化球员的优势,中国男篮才能在未来的国际赛场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