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国家卫健委联合财政部公布了
2024年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名单
辽宁沈阳
有1人入选国家杰出医师、
4人入选国家优秀青年医师
国家杰出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 悦
国家优秀青年医师
(按姓氏笔画排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文扬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张立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徐莹莹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郭瑾陶
国家杰出医师
朱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骨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国家杰出医师,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兴辽英才计划”杰出医学名家,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副会长,国家卫生健康委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致力于脊柱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30余年,率领团队年完成脊柱外科手术千余台,门、急诊量万余人次,高风险复杂手术治疗效果达到行业内一流水准。近年来在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和脊柱内植物设计及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东北区域开展首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首例5G远程操控机器人辅助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完成机器人辅助手术千余例,手术的精准性、微创性及安全性显著提升。同时创立新术式、新方法及新策略,首创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改良微创/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可视化脊柱置钉、术中自动规划辅助腰椎置钉等技术,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设计3D打印的新型颈、腰椎人工椎体及骨水泥固定螺钉,应用于脊柱复杂及特殊病例的修复重建,发挥解剖适配、力学仿生及融合率高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省部级奖5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8项。主编及主译著作9部。担任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运动系统与疾病》主编、《骨科学》副主编,《中国医学教育PBL案例库运动系统与疾病案例库》主编。
国家优秀青年医师
李文扬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直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曾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研修。作为中共党员,政治立场坚定,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医院先进个人”。2024年荣获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医师”称号,2023年带领团支部荣获“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主持省部市级课题5项。研究成果先后荣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奖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医学科技二等奖、中国医师协会“中青年呼吸学者精英奖”,获国际学术奖项6项,包括美国呼吸学会最佳论文奖、亚太呼吸学会APSR Colin Sullivan Award、APSR Paul Zimmerman Physiology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APSR ISRD奖等。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LEEP、美国应用生理学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兼任Thorax中文版编委,JTIM杂志青年编委等。参编国外专著2部,参编国际国内指南/共识3项。授权国家专利9项(2项发明专利,1项德国专利)。
从事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治,在亚洲率先引进远程遥控下颌滴定新技术,取得一定科技创新成果及社会经济效益,相关病例入选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优秀临床案例”。指导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银奖,多次获辽宁省金奖及特等奖,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目前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睡眠分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睡眠医学分会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呼吸专业青委主任委员、辽宁省变态反应学会青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哮喘联盟编委。
张立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放射教研室主任、放射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15届青年委员及乳腺学组委员、第13、14届心胸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青年委员及急诊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会长等学术任职。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项目等3项;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等6部,副主编/参编著作及科普书籍11部。参编国家级行业标准2部、指南/共识6份。省级优秀论文、省级优秀毕业生指导教师。“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辽宁省金奖、全国总决赛铜奖指导教师。
深耕影像诊断工作20余年,始终秉持精准诊断理念服务患者与临床,专注于乳腺及肺部疾病疑难疾病诊断,聚焦肿瘤诊治全流程的影像临床诊断与科学研究,以兼具科学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系列成果助益患者与临床。近10年累计完成影像报告近8万例,承担肺部及乳腺疑难病例影像诊断,为精准诊疗提供重要支撑。积极参与并推广、提升新冠肺炎影像诊断工作,参编新冠相关影像指南2部,科普手册1部,组织并参与多次新冠肺炎影像线上培训,累及培训人数超万人。优化肿瘤良恶性鉴别体系,提升分子亚型诊断能力,建立并探索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早期影像预判体系,推动新辅助治疗疗效无创评估窗口前移,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助力患者获益及医疗效益最大化,研究成果发表于《Radiology》、《Breast Cancer Research》等专业内顶级期刊。
徐莹莹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乳腺外科主任,辽宁特聘教授
获评国家优秀青年医师、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辽宁省第九届青年科技奖,“兴沈英才”青年医学名家,沈阳市十大科技英才,中国医科大学首届“登峰学者”支持计划A层次以及“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
长期从事乳腺疾病的外科及综合治疗;始终秉承科研来自临床并服务于临床的理念,深耕“靶标鉴定-功能机制-临床转化”全链条研究及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平台,取得了显著的科技创新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 Drug Deliv Rev、Theranostics、Oncogene等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获批专利1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申报的《乳腺癌综合诊疗关键技术的建立与转化应用》,荣获2022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教育部科技成果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多个奖项。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兼任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专家工作组专家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任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
郭瑾陶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辽宁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设备研发协作组秘书、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NOTES学组委员。
从医16年来在临床、科研、教学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临床工作中,利用擅长的内镜技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策略进行深度挖掘与创新。多次在国内外推广更加微创、精准和经济的内镜新技术,并在国内外多家医院相继实施。开展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整合数据并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以探索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推动创新技术的推广,从而完善疾病治疗方案,提高病人预后。针对消化道肿瘤、胰腺疾病、复杂肝胆疾病等疑难重症,其参与的诊疗体系研发了多种原创性技术,使多种原本需要外科手术的疾病得到了更加微创、精准和经济的治疗。作为主要完成人,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华夏医学奖三等奖1项。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105篇,其中SCI收录79篇;出版著作3部(独著/主编),参与编纂内镜权威著作5部;授权发明专利1项。执笔完成多个国际共识及指南,临床诊疗成果斐然。
“国家杰出医师”和“国家优秀青年医师”评选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的重要内容,旨在加强卫生健康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支持培养一批长期在医疗卫生一线工作,医疗技术精湛,能成功诊治疑难、危重病症,临床实践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显著社会效益,社会影响较大、同行公认的临床医学领军人才。
经各省区市等初选部门推荐、通讯函评、会议评审等程序,确定了100名国家杰出医师、200名国家优秀青年医师人选。将进一步激励引导入选人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国之大者”,服务人民、勇攀高峰,弘扬医德、匡正医风,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指尖新闻沈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