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把历经沧桑的抗战大刀,一位年轻的法国人踏上了他的寻根之旅——
2025年春天,法国人马库斯带着祖父留下的618张侵华日军暴行照片重返中国,这些照片里,有战火纷飞的血泪往事,有中法两国人民的患难真情,更有一个家族三代人与中国的深厚羁绊。
马库斯正在一笔一划地续一个横跨近百年的感人故事。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彼时的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舞台。
来自法国的劳伦斯,怀揣着梦想和激情,在这座繁华的都市开始了自己的实业生涯。
他娶妻生子,扎根于此,见证了上海的日新月异,也亲历了战争带来的动荡与不安。
马库斯的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的铁蹄踏碎了上海的宁静。
目睹着同胞和中国朋友遭受的苦难,劳伦斯心中的正义感被彻底唤醒。
他拿起相机,冒着生命危险,记录下日军暴行的铁证。
南京路上,曾经繁华的大楼被炸得面目全非,只剩断壁残垣;
外白渡桥上,惊恐的人们在炮火中仓皇逃窜,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四行仓库的墙体上,密密麻麻的弹孔无声地诉说着那场浴血奋战的惨烈。
劳伦斯并非冷眼旁观者,他选择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反抗侵略。
他曾参与战斗,用手中的枪击毙过日本士兵;他曾救助过受伤的中国军民,为他们提供庇护。
他与中国军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位牺牲的战士将自己使用的大刀赠予劳伦斯,作为友谊和信任的象征。
这把大刀,也成为劳伦斯家族珍藏的传家宝,见证着那段烽火岁月中的患难与共。
然而,战争的残酷并没有放过劳伦斯一家。
他的两个儿子不幸喝了被日军投毒的果汁,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另一个儿子,也就是马库斯的大舅舅马克,目睹了兄弟的惨死和无数中国人民的罹难,精神受到了巨大的刺激,最终精神失常,至今仍深陷痛苦之中。
家破人亡的悲痛,并没有击垮劳伦斯,他更加坚定地用相机记录下日军的暴行,作为对侵略者的控诉,也作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
劳伦斯的相机,记录的不仅仅是战争的残酷,更是人性的光辉。
照片中,有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有普通百姓守望相助的温情,也有国际友人伸出援手的义举。
这些照片,是历史的碎片,也是人性的见证,它们共同构成了那段特殊岁月中最真实的画面。
2021年,劳伦斯的孙子马库斯偶然发现了祖父留下的这618张照片,以及那把沉甸甸的大刀。
照片上的景象深深震撼了他,也激发了他对那段历史的强烈好奇。
他开始主动了解中国的近代史,并从中国朋友松松那里听到了张纯如的故事。
这位美籍华裔女作家,用自己的笔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却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最终英年早逝。
张纯如的经历,让马库斯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真相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将祖父的照片公之于众的决心。
马库斯的母亲身患重病,需要人照顾,但她依然鼓励儿子先去中国捐赠照片。
她相信,这不仅是完成祖父的遗愿,也是对历史的负责。
马库斯的两位中国朋友,松松和士杰,也为他提供了无私的帮助,联系了中国的博物馆,并陪同他一起踏上了这趟寻根之旅。
马库斯的举动并非没有质疑。
网络上,一些人认为他是来“蹭热度”、“求好处”,甚至有人将他与之前来华归还文物的埃文凯尔进行比较,认为他是“效仿”之举。
面对这些质疑,马库斯并没有过多辩解。
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历史的最好回应。
抵达上海后,马库斯重走了祖父曾经走过的路。
他来到南京路,看着曾经被炸毁的大楼如今已恢复如新,感叹中国人民的韧性和国家发展的速度。
他来到外白渡桥,看着桥上车流如织,行人悠闲散步,与照片中躲避轰炸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不禁感慨和平的来之不易。
他来到四行仓库,抚摸着墙上的弹孔,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也更加理解了祖父当年冒着生命危险记录下这些场景的意义。
马库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存在很多不实之处,他亲眼看到的中国,比想象中更好,更有未来感。
他还提到,国际社会对珍珠港事件等大事件都有广泛的关注,却很少提及中国人民在二战中遭受的苦难,这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
他希望通过捐赠这些照片,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马库斯的故事,引起了中国官方媒体的关注。
央视报道了他的事迹,并对他的义举表示赞赏。
纪念馆接收了这618张珍贵的照片,并安排专人进行鉴定。
这批照片的到来,无疑是对中国抗战历史的重要补充。
它们不仅记录了日军的暴行,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和国际友人的支持。
这些照片,将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供后人研究和学习。
在等待鉴定结果期间,马库斯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他的母亲曾希望他留在中国发展,而他也在与中国朋友的交往中,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国家。
他开始学习中文,并尝试融入当地生活。
他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友善,也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
马库斯是否会留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定论。
但无论他做出怎样的选择,他的义举都将被人们铭记。
马库斯家族三代人的故事,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交织着战争与和平,苦难与希望。
劳伦斯用相机记录历史,马库斯将历史真相带回中国,他们的选择,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对和平的渴望,对人性的坚守。
他们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历史并非冰冷的文字,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构成的。
战争的残酷,不仅体现在宏大的叙事中,更体现在每个个体的命运中。
历史不是用来遗忘的,而是用来铭记的。
一个国家的记忆,是由无数个体的记忆构成的。
这些记忆,不仅包括辉煌的成就,也包括苦难的经历。
“只有正视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你说对吗,小日子?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区留下您的观点!
信息来源:
法国青年马库斯谈捐赠662张“日军侵华照片”:是缘分也是责任——青瞳视角2025-02-20
新民视频 | 法国青年马库斯携带622张照片抵沪,揭露日军侵华罪行——上观新闻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