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国多地中小学迎来“开学季”,早晚高峰道路交通流量明显增加。早七点的送学潮、晚五点的接娃阵,导航地图上校园周边一片“飘红”。尤其是以学校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高强度交通流,不仅困扰着学生和家长,也给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校园周边的“定时堵”考验着城市的交通脉动,也牵动着千家万户。如何让开学季少一些焦虑,多一些顺畅?交警、学校、家长又该如何合力破解这道“定时堵”的方程式?
设置“熊猫车位” 校门口小路变身“接驳路”
为了缓解校园周边“定时堵”的难题,不少城市都采取了错峰上下学、倡导公交优先绿色出行优先、优化交通组织等措施,各地还按照自身特点推出了不同的缓堵措施。在福建厦门,当地探索出了“熊猫车位”的办法。
厦门市音乐学校位于湖里区五缘湾道,在校师生超3000人,学校北门邻近五缘湾道十字路口,以前,每逢上下学时段,校门口接送孩子的车辆叠加周边主干道早晚高峰车流,容易导致校园周边道路拥堵,也给学生出行带来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辖区派出所联合市政园林、交警等部门,对校园周边设施进行了多处“微改造”,在校门东侧绿化带新开辟5个接驳路口,并设置专供接送学生车辆的“熊猫停车位”。
厦门市公安局五通派出所二级警长 李珮瑶:义务交警引导车辆进“熊猫车位”,爱心家长拉开车门让孩子第一时间下来,最后由导护老师引导孩子来到校门口。最后的这100米,我们把责任链条打通,家长即停即走有效盘活了校门口这条通行路。
小程序“预约接娃” “提前等”变为“精准接”
很多家长表示,放学时段接娃车辆集中、长时间停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家长对学生的放学信息不能准确掌握。近日,江苏无锡交管联合教育部门创新推出了“警校e家”智慧接送系统,尝试用小程序搭建一个信息桥梁,让家人“精准接娃”。
沈女士的孩子就读于江苏无锡老城区的一所初中,今天她就打算通过智慧接送系统接孩子回家。
蒋恩雅同学家长 沈女士:当我到达信标采集的范围之内,我只要点一下签到,会显示已经进入签到范围,签到后就会分配A2(孩子等候区域),我确认,签到成功。
沈女士到达学校附近后,可以把车停在指定的“外围停车区”,通过手机预约完成后,老师也即时收到了信息,放学的时候只要让学生去“预约接送区”等候,就能实现上车即走。
无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秩序管理大队副大队长 朱晓阳:首先是开辟外围停车区,通过在学校周边寻找合适的停车地点,家长有车位可停。小程序会根据家长的行驶方向自动分配“预约接送区”,当孩子离校的时候,家长会通过小程序收到后台的推送信息以后,家长从外围的停车区,就可以行驶到“预约接送区”,实现精准接学、即停即走。
目前,交管部门正依照“一点一策”“一校一策”的原则,针对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实行个性化的整改措施。
早晚高峰“潮汐车位” 缓解校园周边停车难
针对部分家长担心开车接孩子找不到车位,早早地把车开到学校附近等候的情况,江西九江引入了“潮汐车位”的概念,缓解校园周边停车难的问题。
江西九江小学八里湖校区有2900多名学生,其中需要家长开车接送的就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而周边2公里内全部车位数量加起来也只有500个左右。
学生家长:以前这里好堵,路上面车子基本上要不进不来,进来的也出不去。
九江市九江小学八里湖校区安稳办负责人 段晓明:如果有一辆车乱停乱放,就会导致整个路都堵得水泄不通,这是我们错峰放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潮汐车位,顾名思义就是在集中接送孩子的高峰时段,把周边一些可以利用起来的道路或者空地全部利用起来,规划出空间用于临时停放车辆。至此,这个学校周边可用于临时停车的车位从五百个增长到了一千三百多个。接送孩子的车辆在早晚高峰时,停在规定区域可以免费停车1小时。这么一来,原本上下学时间,校门口出现的并排停车接送孩子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北京已同步开通294条通学公交缓解拥堵
在北京,为了缓解校园周边“定时堵”的难题,首批25条通学公交车从2023年9月1日开始投入试运行,截至本周春季开学季,全市已经同步开通了294条通学公交,让更多的孩子能够直接从小区端和学校端上下车。
通过各地的探索和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也让我们看到校园周边交通的“堵点、乱点、难点”被逐一破解,道路交通环境得到有效净化,道路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