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正当美俄代表团在沙特举行谈判,持续了近3年之久的俄乌大战有望迎来落幕契机之际,美国突然收到了3个“噩耗”,这一回,特朗普可能高兴早了。
一,俄乌前线战况升级,和谈前景或迎来未知数。
18日,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州长格拉德科夫表示,过去24小时内,乌军动用了超过60架无人机对该州5个边境地区发动了袭击,期间还发射了26枚炮弹,共有28个定居点受到打击,造成多栋建筑损坏,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同样在18日,俄方还表示,目前已经监测到,乌军正在向靠近布良斯克州和库尔斯克州边境的苏梅州集结部队,大批装甲车、坦克等军事车辆在马路上排成长龙,苏梅州部分地区的居民已经开始疏散。
很显然,俄乌和谈在即,乌克兰正在加大对俄罗斯的攻势,尤其是俄本土的进攻。并且,乌军部队增兵苏梅州之后,很可能会直接攻入俄边境州,寻求影响库尔斯克战局的同时,控制俄本土更多区域。而这背后,至少3重用意。
一是,通过打击俄本土目标,加剧俄内部混乱,从而迫使俄军回防,影响前线战局的走向。
二是,扩大在俄本土的推进速度,扩大乌军对库尔斯克州等地的控制区域,以便在接下来的和谈中,拥有更多的“谈判筹码”。
三是,乌克兰旨在通过打击俄本土、加剧俄内部混乱,向俄罗斯和美西方表明,乌军如今不仅有一战之力,还有令俄方倍感头疼的能力。
如此一来,俄乌和谈前夕,乌军不断加大进攻力度,很可能进一步激怒俄方,迫使俄方加大对前线战局的投入,等到俄乌战局升级或走向失控,要想停火,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尤其是,特朗普政调停俄乌局势的方案中,向乌施压的可能性非常大,并且美国还盯上了乌克兰的稀土资源,这令基辅方面对特朗普的调停之举产生了不小的“抵触”,若俄乌局势恶化,和谈难度增加,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乌克兰的主张。
并且,就在俄乌战机升级之际,乌克兰还干了另一件令美国倍感头疼的事。
二,美石油设施被炸?乌克兰这回或闯下大祸。
18日,俄新社报道称,乌克兰出动大批无人机袭击了位于俄罗斯南部的克鲁泡特金石油泵站,目前该设施已经停止运行。
据悉,该泵站属于里海管道公司,主要经过哈萨克斯坦泵送美国和欧洲公司的石油,而美国是该公司的最大股东之一。也正因为如此,俄乌冲突发生后,里海管道公司从未受到任何来自美西方的制裁。
同样在18日,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表示,由于管道系统受损,经里海石油管道运输系统的哈萨克斯坦石油运输量将下降30%,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在对涉事管道和设施进行维修,预计需要2个月时间。
不过,乌克兰并未对此事做出任何回应,而与该管道有关的美英法德等国也都处于“失声状态”。
很显然,不论乌克兰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件事的发生都给美欧造成了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加剧美国与乌克兰之间的紧张关系。
别忘了,近日由于乌克兰没能参与美俄在沙特的会谈,且美国要求乌克兰交出50%的矿产资源、遭到泽连斯基反对,令美乌关系间隙横生,如今美石油设施被炸,而且还可能与乌克兰有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乌克兰在报复美国,从而加剧美乌关系的复杂与紧张。
但目前,美乌都还没有对此事发声,双方显然都在斟酌和观望,如果乌克兰同意美国在乌矿产方面的要求,那么此事可能不了了之,但如果乌克兰继续反对相关要求,那么美国很可能以此为由、大做文章,向乌克兰施压。
接下来,且看美乌双方会如何应对吧。
然而,正当俄乌局势持续生变之际,欧洲方面也正在向美国施加压力,特朗普的处境同样不乐观。
三,不满“无法坐上谈判桌”,英法德联手向美施压。
18日,英法德等国领导人和欧盟、北约政要在巴黎展开了紧急峰会,探讨俄乌局势以及欧洲安全问题。
期间,英国首相斯塔默再次公开提出了“向乌克兰派兵”的提议,但遭到了德国和西班牙反对,法国则持“观望态度”。
不过,欧盟和北约方面都强调将继续支持乌克兰,包括加大对乌军援和经济方面的支持。
可见,欧洲方面虽然在俄乌局势上存在分歧,但整体上,已经做好了在“被美国排除在和谈之外”的情况下,另起炉灶,出招干预俄乌局势的准备,而“出兵乌克兰”这是可能采取的措施之一。
如此一来,在“无法上谈判桌”的情况下,欧洲很可能做出“掀桌子”的举动,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坏消息,但对乌克兰来说确实一个好消息。
毕竟,如果美国以“暂停军援”对乌克兰进行威胁,但欧洲准备大力援乌,那么乌克兰的处境将不那么被动,甚至可能在欧洲的支持下,维持冲突持续并延长。
可见,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要想迅速结束俄乌冲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山雨欲来风满楼。接下来,且看局面会如何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