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也有很多作业吗,难不成小学生作业也要写到晚上半夜,要不然为什么来这个作业熔断机制?

近日,福建龙岩一地教育局发布通知:小学生若至晚上9:30仍未完成家庭作业,请孩子停止作业并及时就寝,以保证充足睡眠。孩子在第二天上交作业时向老师说明情况即可,没有完成部分不需要补做。老师根据学情及时作出调整,开展分层教学,助力孩子更有效地学习。

教育局的初衷是好的,但真的能够落实和执行下去吗,别人能完成你为什么没有完成?老师会不会找家长谈话,老师会不会给学生穿小鞋?要知道,老师的一个眼神就可以让孩子有想法,合理的教育方式和适当的作业才是根本,关键是不要让孩子“撑着”,对吗?



有家长抱怨,主要是小学学科太多,小学一年级就有语、数、外,三门,到了三年级又加了科学,一个小学生就要完成四门学科,每个学科老师只要布置一点点,回到家里就够他们喝一壶了,不做到九点十点才怪。

还有家长说,不仅仅是现在学科增加了,而且还有一个晚托班,课堂作业课外做,课外作业回家做,晚托班回家都6点多了,到家吃好饭7点多了,作业少还好,作业多肯定得到10点以后。

为什么我家孩子毕业了这个规定现在才出来?

当初我家孩子读书的时候我就提出过这个想法,因为我家孩子当初也经常作业到晚上十一二点。



小学的时候感觉还好,特别是到了初中以后,每天作业到12点钟是很正常的,因为初中的上课进度比较快,我家孩子消化能力没有那么好,导致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步,作业难度大,做不出来,家长又不会辅导,让他不要做,他又不行,每天就趴那里啃书,睡眠不足导致第二天没有精神上课,上课听不懂就没兴趣,考试成绩不好就没有成就感,形成恶性循环。

有些时候真的应该要科学一点,教育不要只能看成绩,要培养孩子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没有兴趣了,就会不想学习,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就应该有童年的乐趣,青少年就应该青少年的叛逆,违反了人的成长规律,就会失去很多,长大以后怎么都弥补不了,导致会有悲观厌世的情绪,也是现在为什么很多青少年、年轻人经常会发生极端行为的原因之一。





现在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也都是娇生惯养的,没有吃过体力上的苦,上学后就开始吃人生中的苦,这有点不科学。

还是那句话,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孩子没有兴趣。你再怎么填鸭式的教育,给他再好的补习班都没有用。我每个人都有过童年,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你不喜欢做的事情,你没有兴趣的事情,逼着你去做,是不是适得其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