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1997 年的一天,被称为“广西植物通”的钟业聪正与当地林业局的同行们一起吃饭,享受着忙碌工作之余的片刻放松。
这时,一位在当地养花的人找到他,想要让他认一认一盆不认识的盆栽。
然后钟业聪随着养花人看到这盆铁树的时候,激动得跳了起来。
多年的植物研究经验告诉他,这绝非普通的铁树,很可能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于是钟业聪当即决定,第二天一定要去野外看看,希望能找到一棵野生植株。
但寻找的过程却并不怎么顺利,第二天上午就下起了雨。
几个人出去之后,到了下午发现这雨根本就没有要停下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了。
但这并没有阻挡住钟业聪一行人探索的脚步,眼看着路不好走,他们干脆花了100元钱请村民开拖拉机上山。
到达山顶后,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最后分为4路去采集标本。
但寻找标本的过程也不是很顺利,到了约定的时间,一行人重新相聚在一起,结果啥也没找到。
很快就到了傍晚,就在大家满心失望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位打柴的村妇恰巧路过。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们向村妇打听这种铁树一样的植物。
没想到村妇听完之后,表示自己知道他说的这种铁树,也知道在哪里有。
随后,村妇就带着几个人熟练地在山林中穿梭,很快就找到了一株漂亮的植物。
这株植物像翠竹一样漂亮,形态也相当独特,作为标本一点问题都没有。
钟业聪小心地采集了一些标本,然后带回去进行深入研究,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他发现这种苏铁保留着更多的苏铁最原始的特征。
从外观上看,它的树干、羽叶、孢子叶等都有着独特的形态。
它的树干大部分埋于地下,地上部分仅露出一小截,羽叶修长而舒展,孢子叶的形状和结构也与已知的苏铁种类有着明显的区别。
钟业聪非常高兴,他觉得自己很有可能是发现了一种新的植物。
后来,经过业内专家的鉴定,认定钟业聪发现的铁树确实是一个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德保苏铁”。
德保苏铁可以说是个老古董了,据推测,它大概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三亿八千万年。
德保苏铁的形态特征十分独特,它的树干大部分长在地下,地上部分高30-50厘米。
他的羽片质地薄革质,表面深绿色,富有光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羽片的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称,下侧下延生长,边缘平整或微微反卷,十分特别。
德保苏铁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常生长在石灰岩山坡下部的沟谷雨林中。
它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扶平乡约 15.3 平方公里的石灰岩山坡下部,对土壤的要求较为特殊,偏好富含腐殖质的石灰土。
在繁殖方面,德保苏铁主要依靠种子繁殖,但由于其生长缓慢,从种子萌发到植株开花结果需要漫长的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种群数量增长
苏铁类植物是地球现存最古老的一群种子植物,侏罗纪的时候,地球上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
然而,曾经在恐龙时代相当繁盛的德保苏铁,如今数量却极其稀少。
因为德保苏铁的茎干和种子含有大量淀粉,所以在人们生活都比较困难的时候,德保苏铁甚至还成为了替代粮食,用来果腹。
除此之外,当地村民还比较喜欢用德保苏铁酿酒、治病。
另一方面,德保苏铁长相漂亮,观赏价值很高,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不惜盗伐德保苏铁。
一株20-30斤的德保苏铁对于农民来说,可能只能换一斤猪肉,但到了终端市场,其利润却陡增几十、几百倍。
这种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得德保苏铁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于是在德保苏铁被发现后的短短10年间,因为人工的盗取,原来差不多只有2000来棵的德保苏铁骤减到600棵左右。
不过,幸运的是,德保苏铁的濒危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迅速行动起来,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相关工作人员对德保苏铁进行保育,2008年,人们开始规划让第一批人工繁育的德保苏铁回归自然。
不过回归自然并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光是一次性让它们回去多少棵就得不停地衡量。
如果数量太少,那么它可能没有竞争力,很有可能被其他一些优势植物夺取生存空间。
如果数量太多,可能又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最后经过多方努力,业内的研究人员确定首批将回归300棵德保苏铁。
科研人员们精心培育这些苏铁,对它们的生长环境进行严格监测和调控,确保它们能够在野外顺利生长。
同时,加强了对德保苏铁分布区域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盗伐行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当地村民的保护意识。
如今,这些回归的德保苏铁在野外逐渐扎根生长,它们不仅是珍稀植物的代表,更是人类保护自然、守护生物多样性的见证。
我们期待着,在未来,德保苏铁的种群数量能够不断增加,重新在大自然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续写属于它们的生命传奇。
参考:
中国发展门户网《"植物恐龙"苏铁放归山林 中国濒危植物回归拉开序幕 》20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