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何锴 柳婧文 史含伟编辑 吴佳颖 实习生 许诺
“我叫夏雨,我叫夏雪,我叫下冰雹。”
2005年首播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是90后、00后一代的经典童年回忆。
20年过去,剧中的小朋友们如今各自拥有了不同的人生。
尤浩然是剧中主角之一夏雨的扮演者,曾是备受喜爱的喜剧童星。成年后,他没有像其他小主角杨紫(夏雪扮演者)、张一山(刘星扮演者)一样再次走红,遭到网上种种议论。
如今他依然在坚持做演员,觉得这是他这辈子一直在做的事。
以下是对尤浩然的专访。
对话
澎湃新闻:这两年的主要在忙什么?
尤浩然:一是戏也比较少,合适的角色也不一定那么多。现在也在往自媒体上做,但是毕竟我是演员,还是要以拍戏为主。
现在其实每年试很多戏,比如说这个戏前30集剧本写好了,后面还没写出来,前30集都给到我,我也知道要演哪个角色了,但最后这个戏没拍。现在大多数演员都是这样,可能一年试四五十个戏,也不一定上俩。
澎湃新闻:现在拍戏跟小时候拍戏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吗?
尤浩然:还是挺不一样的,小时候一般都是剧组里最小的,就老开玩笑。我说,从在剧组里叫叔叔阿姨,可能甚至是爷爷奶奶,变成了哥哥姐姐,直到现在变成了别人的叔叔,别人的大哥。
小时候可能就演出小孩的样子就行,比如像《家有儿女》, 我们很多都是在演生活中的事,也不限制我们的发挥。大了之后可能更多要考虑的是,你对不同角色的塑造,你对剧本的理解。就是编剧没有写到的、导演没有和你说的,你要去怎么给他诠释出来。演情景剧,小时候对我造成的影响是最深的。有利有弊。喜剧里的动作不要带过来,会有导演来纠正我这个问题,十几岁那会儿就试着把一些表演习惯改掉。
澎湃新闻:第一次接广告拍摄是怎么接到的?
尤浩然:一开始是我们家院里有一个导演阿姨。跟我妈说,你儿子大眼睛、双眼皮的,挺可爱,挺好看的,来玩玩、试试。直到央视拍的那个公益广告。那会儿我记得也经常变成家庭作业。同学开玩笑说,要不是你拍这个广告,我也不至于做这作业。我妈或者我姑姑带我去试镜拍摄,她们都会对我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一开始做不好也会挨批评。如果没有这些,那就可能就成不了,可能什么都接不到。
澎湃新闻:你在互联网上开一些自己的号,主流的评论是什么?
尤浩然:“他这几年干嘛?” “怎么变化这么大呀?”“怎么长成这样儿了?”等等。还有一部分就说我“炒冷饭”啊什么的。年轻的时候或者小时候,还是有很多快乐带给大家,大家一般都不会说一些很不好听的话。当然也有说的,我觉得也无妨吧。
大哥(张一山)、大姐(杨紫)他们都是近几年发展得很好,我们关系也好,大家总会觉得他们俩怎么样怎么样,你怎么不怎么样怎么样。我一直都说,他们发展得好或者怎么样,我都挺开心的,发自内心的开心。初中我记得他们就一个学校的,大学他俩又是同学,肯定会比我互动多一些。我觉得也正常。大家有的时候会把这个事儿扩大化,觉得你们是不是关系不好,你看他怎么没带你。我觉得没必要,他们也不会这么想。可能十年前有很多不好的说法吧,我可能在小时候就已经习惯了,你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喜欢你。
澎湃新闻:其实你也在走一个艺人网红的这样一个路线。一开始是怎么考虑的?
尤浩然:没有考虑很多。自媒体就是让你展示自己,就是本我的这么一个平台,一个机会吧。我本身是演员,我还要演给大家看,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些平台上做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我感兴趣的,不太想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比如说这个东西最近很火呀,或者这个东西能带来多少多少的流量也好,比方说带来多少变现也好,可能我并没有往这块考虑。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和想做。我有点轴,有的时候。我会认为这个东西不好,我就是不想做。
澎湃新闻:《家有儿女》第一部播出以后,当时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尤浩然:第一部刚播出的时候没想到那么火。小孩嘛,就觉得牛、厉害。可能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第一部拍完不知道要拍第二部,所以第一部杀青时每个人都痛哭流涕的。等有第二部大家都可开心了。第二部拍完之后还是很难过,大家依旧会这样。每一部杀青大家都是痛哭流涕的。因为就感觉是一个家庭。那你要把我从那个家庭中抽离出来,都会很难过。
澎湃新闻:你一直以来是不是都是比较喜欢做自己的人?
尤浩然:是,确实是。
不太喜欢社交场合或者说人际关系。可能我总是跟自己玩的固定几个哥们玩得很好。我也比较珍惜这种关系。对我来说是,尽我所能更去贴合这个社交。但可能在对这些场合游刃有余的朋友兄弟们来说不值一提。做不到最好,但是至少让人家看到我真诚的那一面,我觉得就行了。
澎湃新闻:让你坚持做演员的动力是什么?
尤浩然:喜爱。你现实生活中活一辈子也就一面或者两面,(但表演)可以把自己代入到每一个角色里,去体验他们的人生。我觉得主要是从小潜移默化,感觉我似乎一直这辈子都在做这一件事,就没有考虑做什么别的。或许我会做别的这个部门、别的工种。但是我觉得这一个行业跟我太熟了。
澎湃新闻:不管是演艺方面或者生活方面,未来有什么想法?
尤浩然:我希望在自媒体上能够做得更好一点,希望能让更多的朋友看到生活中的我,当然每年都希望第二年能接到更多的戏,接好戏。我能在里面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各种想象空间。大制作、大成本、都是大腕儿的戏,每个人都想接这种戏,这也是一种美好的期许吧。
本期资深编辑 周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