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贸促会组织的企业家“新春出海首团”启程赴哈萨克斯坦,开启为期4天的经贸交流活动。这一行动不仅是落实中哈元首共识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向纵深发展的战略行动,标志着中国—中亚合作进入了更加务实、全面的新阶段。哈萨克斯坦在中亚区域合作中有着特殊重要地位。众所周知,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中国与欧洲、中东的重要陆路走廊,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对此,本次代表团由中信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等企业组成,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率中方企业家与哈政商界人士开展广泛深入交流,出席中哈企业经贸洽谈会、中哈企业家委员会工作会议等活动,深入挖掘油气贸易、清洁能源、电子商务等双方重点合作领域发展潜力。中国贸促会产业促进部部长杨晓军表示,此次经贸交流活动旨在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顺应中哈两国企业加强互利合作的热切期盼,争取达成更多贸易意向和项目合作。
奥云额尔登(资料图)
近期国务院总理在哈尔滨会见来华出席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闭幕式的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国务院总理表示,中国和蒙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紧密合作、携手发展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在中国最高领导人同呼日勒苏赫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平稳健康发展,正在朝着构建中蒙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稳步迈进。中方愿同蒙方进一步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牢牢把握中蒙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巩固政治互信,弘扬传统友谊,深化互利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此外,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了解,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将出席亚冬会闭幕式,中方能否介绍有关情况?郭嘉昆表示,中蒙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当前两国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双方高层往来密切,友好交流和互利合作持续深化,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相信奥云额尔登总理此次来华参加有关活动,将进一步深化双方政治互信,充实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助力构建两国命运共同体。
天然气管道(资料图)
根据相关报道,就在最近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再次访问中国,蒙古国希望在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上寻求新的发展可能性。在此前,蒙古国家安全委员会曾透露该项目可能面临推迟,并暗示此事可能进入“长期停顿”状态。该项目原本是仅仅中俄两国之间进行合作,中俄双方各自负责自己国内天然气管道建设,最后天然气经过新疆运输到中国境内。但是考虑到俄方一侧是阿尔泰山,如果要直接通过阿尔泰山修建天然气管道,这将耗费俄方巨额资金,俄方为了节约成本于是提出了从蒙古国借道这一方案,蒙古国在其中起到的不过是过境的角色。
“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始于2020年,计划通过蒙古国,每年将500亿立方米天然气从俄罗斯输送到中国。对俄罗斯来说,这不仅是一笔赚钱的买卖,还能降低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增强战略安全。对中国,这无疑是一条稳定可靠的能源生命线。而对蒙古国,既能赚取过路费,又能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可谓一举多得。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好的项目,怎么就搁浅了呢?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中俄天然气价格谈不拢,二是蒙古国立场不够坚定。
天然气管道(资料图)
蒙古此次经历的挫折,也为其未来的外交和经济决策提供了教训——在国际合作中,稳定的政策和明确的立场才是获取长期利益的关键。对中俄而言,蒙古的回归虽然值得关注,但是否还能回到最初的谈判格局,恐怕并不是蒙古自己能够决定的。可以说,这场能源博弈的赢家无疑是普京。他通过巧妙的战略调整,成功让蒙古意识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有限,从而迫使其回归谈判。而蒙古的态度转变,也证明了在国际能源合作中,政治投机和短视策略往往难以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