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政府乌克兰和俄罗斯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在基辅会晤。泽连斯基称这次会晤很融洽、有成效,还表示乌方准备好与美就投资和安全问题达成协议。不过原定会后的联合记者会,在美方的请求下突然取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是双方达成了某些不宜公开的共识,还是另有他因?同时也引发外界对美乌“稀土换援助”协议是否存有暗箱操作的猜测。


20日,泽连斯基在基辅会见了到访的美特使凯洛格,但会谈细节目前尚未透露。乌克兰总统办公室说,应美方要求,双方会面后不会举行联合记者会。

说到美国提出的稀土换援助协议,泽连斯基曾经于2月15日公开拒绝了美方的草案,表示美国“未提供安全保障”“损害乌克兰利益”。但是最新消息显示,特朗普政府正在推动以简化协议框架先行锁定乌克兰稀土资源出口渠道,后续再细化技术条款。是什么让泽连斯基开始松口了呢?

目前来看,泽连斯基的“妥协”并非无底线。他多次强调,任何矿产协议必须与美国的安全保障绑定,甚至提出“如果不能加入北约,将自建本土‘北约’”。美方之前的草案仅承诺“如果俄乌停火,将派兵保护矿产”,却回避了对乌克兰整体的安全承诺。所以,泽连斯基试图以资源为筹码,迫使美国在安全保障上做出实质性承诺,例如提供类似北约第五条的共同防御条款,或长期驻军支持。

但是对于特朗普这个商人而言,肯定是不愿意做赔本买卖的,毕竟稀土协议的吸引力不仅在于资源本身。美国长期依赖中国稀土供应链,如果能从乌克兰分得一杯羹,这样既可以削弱中国主导地位,又能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战略增添政绩。所以美方显然不愿意为乌克兰安全“无限兜底”,他的策略是通过分阶段协议,先锁定矿产权益,再视俄乌局势调整安全承诺。


如今,这份美乌“稀土换援助”协议的本质,不仅是是资源与安全的等价交换,更是大国博弈的缩影。对于乌克兰而言,此刻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如果接受协议,乌克兰将沦为美国的经济附庸,失去对核心资源的控制权。国家主权将被彻底践踏,经济将被彻底掏空,最终可能只剩下一副 “骨头”。如果拒绝美国的协议,乌克兰将会失去美国这一重要的援助来源。一旦失去这些援助,乌克兰的军事防线可能会迅速崩溃,生存机会将变得渺茫。这场“资源换和平”的交易最终能否落地,仍需拭目以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