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划》的出台背景

2025年2月11日,安康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了(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聚焦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要求和“七个加力提效”目标任务,对“十四五”顺利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进行了系统安排,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省定目标任务和我市发展潜能,统筹巩固成绩、收官冲刺现实需要,兼顾当前和长远、需求和可能、数量和质量,以及经济逐步回升向好、增量政策发力显效等因素,明确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行了科学设定,提出了6项工作任务。

二、《计划》的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粮食产量73万吨。“十四五”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13%。

三、《计划》的主要任务

一是盯目标、强调度,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把稳增长、扩内需摆在突出位置,抓好政策实施、消费提升、工业生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深挖新的增长点,有效支撑经济平稳增长。出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增长4%。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全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5%。积极探索“短视频+直播”赋能商贸流通企业模式,网络零售额增长20%,圆满完成电子商务三年倍增目标。二是优保障、增动能,强化项目投资支撑。坚持“五季抓项目”,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狠抓前期谋划、产能释放和有效投资,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年谋划实施市级重点项目450个、年度计划投资55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72个、年度计划投资350亿元。全年招引落地制造业项目100个,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60%以上。拓宽民间投资支持范围,引导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确保民间投资增长7%、社会资本投资增长9%。三是抓创新、促赋能,培优做强产业链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月河川道产业带引擎作用,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构建安康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提质扩面,新增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项,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5亿元,组织登记科技成果60项。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0家,新增“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0支。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0.45%。纵深推进绿色工业倍增发展,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户。聚焦“引客入安”,常态化开展引流活动5000场次,接待国内游客量和游客总花费均同比增长20%。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带动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四是优环境、强协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区域协作,扩大对外开放,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加强与常州市、天津滨海新区对口协作,争取资金8亿元,实施协作项目100个。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细化安康与十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造外向型产业聚集区,扩大毛绒玩具、板石建材、纺织服装、富硒食品等出口规模,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6亿元、增长6%。五是强县域、促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以“千万工程”示范村为引领,推动乡村建设提标升级,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县域经济增速高于全市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坚持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331万亩。稳定蔬菜及食用菌面积130万亩,全年产量200万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万人。六是惠民生、守底线,持续增进群众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补短强弱,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全面推进10个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5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6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00人。城乡居民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脱贫人口和监测易返贫致贫人口等特殊群众参保率达到100%。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大力实施“三化三制”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白石河、蒿坪河污染治理,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全市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严格落实秦岭保护《条例》和产业准入《清单》,抓好“五乱”问题动态排查整治、农家乐和民宿规范管理、矿山问题整治等重点工作。

来源/安康市人民政府网站

编辑/钟名闯

责编/罗 茜

审核/王伟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