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一的儿子已经开学几天了,一切还算顺利。
刚开学头几天,作业似乎很少,晚自习也还没开展。儿子每天五点多放学回来,稍微写会儿作业,9点多就上床躺平了。
大概是头几天早上起床确实有点困难,所以儿子也知道要通过早睡来调整。
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是儿子高中生涯的第一个寒假。
放寒假之前,他也踌躇满志地给自己订了很多目标,我也以为会过一个“含金量”更高的假期,但结果还是跟以往一样,只是勉勉强强地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写完。
不过,对于我这老母亲而言,这个长假我也过得更加放松。因为孩子们都大了,我也管得更少了。
尤其儿子有了自己的手机,生活自主安排的空间更大了。学习上不懂的,可以自己用手机查;想吃的或想用的,可以自己下单买。老母亲只负责转账就行了。
我一开始也有点儿不放心儿子自己拿手机,也会时不时考察一下。考察结果发现,他上午大部分时间都在写作业,下午有时候会玩手机。晚上11点前,会主动把手机平板都交到我手里。
开学以后,儿子就很少再玩手机。有时查资料时不小心溜号,我提醒一下,他也能立刻恢复理智。手机用完就立刻让我给他拿走。
经过对电子设备十几年的严格管控,现在孩子上高中了,已基本能自行把握分寸了。这一点我还算比较满意。
所以儿子上高中之后,生活最大的变化,是拥有了自己的手机;最令我欣慰的,是他有了手机之后也没有沉溺于网络和游戏。
再说说儿子的学习情况吧。
因为儿子在一所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就读,一开始就很有压力。
军训时他就跟同级的同学有所交流,发现有个同学是某区县的中考全区第一,大部分同学的初中成绩都是年级前几。
而儿子的中考,其实有点儿像超常发挥。(刚进初中时年级排名100多,中考成绩年排十几)。
我也担心这个高敏感的孩子,进到高中以后成绩垫底,自尊心被暴击。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把期望降到最低。
“你只要不考倒数第一就行了。如果真的考了倒数第一,你也还是我的儿子,妈妈依然爱你。”
但是,儿子自己对成绩还是有要求的,每次小测考差了,依然要难过好一阵。
整个高一上学期,我就是儿子的贴身心理咨询师。
每天儿子放学回来,我就先看他的脸色。一旦发现他脸色不好,我就时刻准备着提供心理辅导。
这个孩子,从小就比较难适应新环境。上幼儿园如此,上小学初中如此,到了高中,依然如此。
在刚过去的高一上学期,他的情绪波动起伏很大。刚入学时经历各种单元考试,成绩也在低位徘徊,很多次连平均分都达不到。
到了期中考试前,我依旧故作轻松地调侃:“你放心去考,能考个倒数第一也是本事……我已经准备好迎接倒数第一了。”
考完成绩出来,全班四十多个人,儿子考了三十几名,算是在心理预期的正常范围内。
但儿子依旧沮丧,他说: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平时课间、中午,都没出教室玩,都在认真写作业和复习,为啥成绩还是这么差?他的同桌整天吊儿郎当,中午踢足球,下午打篮球,成绩居然能进前十。
我安慰他说:“人跟人本来就是有差异的,就好比妈妈当年读高中,哪怕一天学24小时,也考不上清华;当然也有方法的问题,你是不是有点太过于紧张了?要不你也跟你同桌一样,多去操场打球,反正成绩已经这样了,下降空间也不大了。”
儿子听进去了我的建议,后来就过得比较松弛了一些。也经常跟同学们出去打篮球。每天放学回来的气色也好了些。
到了临近期末考试时,他好像陷入了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喜欢上了打篮球,每天跟同学打几场篮球让他感到开心,也觉得自己的精气神更好了。同时,他又担心这样“松弛”下去,期末成绩会特别难看。
我给的建议是:“运动对身体好,对精神也好,还能提升学习效率,建议你继续坚持;如果你担心运动耽误了学习时间,可以在别的方面节省一下时间,比如每周末俩小时的游戏时间,你可以先不玩了,用来进行期末复习。寒假时再多补完几局游戏。”
儿子听进了部分建议,篮球照打,游戏也没有完全不碰。整体状态,就是比较松弛,远比期中考试前要松弛得多。
我一开始也有点小担忧,但很快又想开了——“就当做个实验吧,就看他这样松弛下去,成绩到底能差成咋样。反正现在才高一,做个实验也来得及。”
总之,我管住了自己的嘴,没去多唠叨他的学习。
一晃就到了期末,期末考试结束后,他又痛快地玩了几天游戏。
然后在某一天深夜,当儿子已经上床入睡后,我收到了老师发来的期末考试成绩。
打开成绩条,有点意外:居然比期中进步了很多,班级排到十几名。
第二天早上,我告诉了儿子成绩,他也特别开心。
然后又深刻反思起来:“我上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差,可能是因为还没太适应,也没有提前预习,我同桌说他去年暑假就把高一的课程提前学完一大半了。所以接下来这个寒假,我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还要把下学期的新教材都预习一下,再找点网课听一听,争取下学期进步更多!”
我也十分满意孩子的安排,我以为高中生的寒假会过得跟以往不一样。
可惜的是,他的寒假过得依然比较松弛,临近开学最后一天才赶完寒假作业。预习的事,从没提起。
一晃如今开学快一周了,他最近几天精神状态不错,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踌躇满志。
他拿手机下单了好几份练习册,说新学期还是要多卷一卷,多刷刷题。
我就安详地坐在那里,等着他下完单就给他转账付款。
未来的高中三年,我这老母亲的主要职能大概就是三个:给他做饭,给他买单,在他难受时给他做做心理按摩。
相比他的小学初中和幼儿园阶段,老母亲已经轻松太多了。
ps:
很多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我其实也不例外。在孩子的小学初中阶段,我也花了不少精力探索各种学习方法,最终实践下来,发现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方面,有些方面家长确实有“可为”之处,还有很多方面却是“不可为”的。把握两者的分寸很重要。
前不久,我专门制作过一个关于学习方法的讲座:《如何寻找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识别下图二维码收听。
--------End---------
我是华川(川妈),一位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工作者。咨询问题请加个人微信,Chuanma04.(已添加川妈微信的家长请不要重复添加)
作者简介
华川(川妈),著有《温和而坚定地养儿育女—二胎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记》,《游戏,破解教育难题的金钥匙》,《婚姻关系的七道考题》。当当网、淘宝网等平台均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