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Wallace

2 月 20 日下午,梅赛德斯奔驰公布了 2024 财季的年度财报。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用「取得稳健的业绩表现」来总结奔驰在 2024 年的全球成绩,因为其自由现金流仍有 92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690 亿元。


只不过,2023 年奔驰的自由现金流高达 113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857 亿元——2024 年出现了 19% 的下滑。而且,去年奔驰的大多数关键指标都出现了下滑,包括集团总营收、EBIT(息税前利润)等等。

在财报中,奔驰数次提到了「中国市场」。主要分两方面,一是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直接影响了其全球业绩;二是明确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后,奔驰表示要持续加注,产品、技术齐齐升级。

简单回顾 2024 年的中国车市,新能源渗透率多次突破 50% 大关,展现了全新的气象;中国新造车们也频频对传统豪华品牌发起进攻,「冲高」动作不断。

在这样的背景下,奔驰作为全球大多数车企的「假想敌」,和以燃油车为基本盘的车企,自然首当其冲。

不过从好的层面看,奔驰在阵阵炮火中展示了作为百年车企该有的韧性。

相对健康的现金流、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和即将到来的一系列新车,让奔驰仍有不少周转的余地。


不温不火

奔驰交出的这份年度财报谈不上「漂亮」,几乎所有的核心指标,相对 2023 年都出现了下滑。

财务表现平平

2024 财年,奔驰的营业额为 1456 亿欧元,而去年同期数据为 1524 亿欧元,同比下滑 5%;息税前利润为 136 亿欧元,去年同期为 197 亿欧元,下滑幅度达 31%。

净利润表现,奔驰在 2024 年录得 104 亿欧元的成绩,2023 年则为 145 亿欧元,同比下滑达 28%。


细分到事业部来看,乘用车业务的业绩下滑是导致集团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

财报披露,2024 年奔驰乘用车业务的息税前利润下滑 39%,从 2023 年的 143 亿欧元下降至 2024 年的 87 亿欧元,利润率也随之从 2023 年的 12.6%,下降至 2024 年的 8.1%。

销量上,2024 年奔驰乘用车总销量为 1983403 台,而 2023 年是 2044051 台,同比下滑 3%。总营收也从 2023 年的 1128 亿欧元,下滑 4.4% 到 1078 亿欧元。


轻型商用车事业部的销量也出现了 9.4% 的下滑,营收则下滑 4.8%,来到 193 亿欧元。

针对乘用车事业部的业绩下滑,奔驰官方理由是「销量减少、净价降低和不利的车型组合」等因素,而且还加上了一句「尤其是中国市场」

可以认为,奔驰在中国市场同时面临着两大问题:销量下滑,和定价体系受到挑战。

奔驰在上个财年利润减少,还与持续的研发投入有关。2024 年,奔驰的研发投入为 87 亿欧元(2023 年为 100 亿欧元),尤其是对 MB.OS 的投资,奔驰认为「研发成本仍居高不下」。

新能源车仍需努力

综合来看,奔驰在 2024 财年表现平平,汽车销售出现问题是主要原因;而讨论汽车销售存在的问题,又离不开「新能源车」这一话题。

奔驰财报披露,在 2024 年共售出的 198 万台乘用车中,仅有 18.5% 是新能源车(包括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为 36.8 万辆。然而,新能源车的销售占比,在 2023 年是 19.7%,超过 40 万台。

细分来看,奔驰纯电动车在 2024 年的销量下滑超过 23%,为 18.5 万台,或从侧面说明了现有 EQ 系列车型的市场表现无法达到奔驰的预期。

奔驰给出的 2025 展望中也有提到希望提升新能源车的销售占比,初期目标是让包括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在内的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占比提升至 20%~22%。


但是,奔驰在 2025 财年对乘用车总销量的预期是「略低于 2024 财年」,也就是比「198 万台」这个数字更低,所以 2025 年奔驰新能源车的销量绝对值,未必能超过 2024 年的 36.8 万台。

看来,2025 注定是奔驰的「蓄力之年」。


2027决胜负

奔驰给出的指引,并没有强调在 2025 年就要重回增长轨道,而是将目光放得更长远。

包括总营收、销量、利润预期等多个指标,奔驰认为他们在 2025 财年的表现还会「略低于」或者「显著低于」2024 财年。

长远来看,奔驰在财报会上披露的一系列后续行动更加关键。奔驰的大方向是,希望在 2027 年重新取得销量增长,从 2025 年开始,他们将从产品、技术和生产多方面,作出改变

更多新车

康林松透露,奔驰将于 2025 年全面开启新一轮产品发布计划,打头阵的会是全新 CLA。这款车型在国内,将会由北京奔驰生产,且推出长轴距纯电版本。

该车已于 2023 年亮相,纯电版基于全新的 MMA 平台打造,主要卖点是更高的空间利用率,和扎实的续航表现。值得一提的是,CLA 还会推出搭载 4 缸发动机的版本,SKU 从 7 个调整为 4 个。


这样「油电同售」的策略,或会成为未来奔驰销售方式的主流。而随着全新 CLA 在全球市场亮相,酝酿已久的 MB.OS 会陆续登陆 2025 年款新车——不论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

来到 2026 年,奔驰将对 S 级车系做「重大升级」。同年,奔驰还会推出纯电动 GLC SUV 和 C 级轿车。

紧接着是梅赛德斯-AMG 高性能车型的升级计划,奔驰预计将带来 BEV(纯电动)车型,和搭载先进电气化的内燃机车型(可能是插混产品)。

到 2027 年,奔驰预计在「数十款新车或改款车型上市后」,他们的销量将获得增长。潜台词或是,2025 和 2026 两年均是「蛰伏期」,请投资者和支持者们保持耐心。

技术升级

除了新车的路线图,奔驰还在 2024 财年报告会上透露了有关技术、生产和渠道的部分变化。

首先,奔驰官方表示会在「整个产品序列」中引入全新的家族化设计语言,或者我们可以从 CLA 上找到一些启发。

其次,针对不同种类的车型,奔驰表示「纯电车型和高科技电气化内燃机车型都将突出各自的优势」。换言之奔驰可能会针对动力形式强化各自的特性,让差异化体验得到凸显,而不是简单地「用新能源车平替燃油车」。

其三,奔驰强调了模块化的技术能力,表示「将提供信息娱乐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全集成技术堆栈、始终如一的客户体验……并严控成本和保持生产灵活性」。

可以理解为,奔驰将借助模块化的技术栈,让不同车型也能用上 MB.OS 座舱架构和「无图」L2++ 高阶智驾能力(率先应用于中国和美国市场),还能保证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可控。


重点是公告中的最后一句,「将使梅赛德斯-奔驰能够为中国这样的特定市场定制产品。」

奔驰还公布了一系列降本增效的举措,包括「进一步释放直销渠道的增长潜力」「提升全球化生产运营的效率和灵活性」等,其目标是到 2027 年,奔驰的生产成本能够降低 10%。

不难理解,奔驰预告的一系列技术升级,本质还是为了让旗下产品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强的竞争力。而中国市场的竞争离不开两个关键词,「价格」和「智能」。


「赢在中国」?

奔驰能够「心领神会」,Get 到中国市场竞争的关键词吗?目前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上文提到的,由北京奔驰推出的长轴距 CLA 外,2026 年中期投产的纯电 GLC SUV 和 C 级轿车,也都会有长轴距版本,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喜好。

奔驰 C 级轿车 和 GLC SUV 无疑是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摇钱树」,前者过去一年售出 15.9 万台,后者年销量 15.4 万台,还是奔驰在中国地区销量的第一、第二名。


换言之,在纯电动长轴距新车上市后,奔驰在中国的销量很大概率会得到提升,而且表现也有很大概率,要比在售的 EQ 系列同级产品更好。

奔驰还提到了针对中国市场做的本土化工作。 比如 MB.OS 架构中的导航地图会切换至高德地图、MBUX 虚拟助理会接入更多的 AI 智能体、率先应用高阶智驾等,都可以视为奔驰迎合当下中国车市潮流的表现。

当然,奔驰这样的布局将战线拉得比较长,既可以理解为「步步为营」,但也存在应变不及时的风险。

尤其在中国市场,局势正在快速变化,中国新造车们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都要更快,且代际间的体验差距非常巨大。

比如在奔驰公布财报的同一天,尊界 S800 就召开了技术发布会,公布了有关 L3 自动驾驶、底盘技术等一系列新进展。可预见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新造车推出高端新能源车,来抢占奔驰的市场。

奔驰的「稳健」能否抗衡中国竞争对手如潮水般的攻势?最快我们可以从今年上市的全新 CLA 上找到答案。

到 2027 年,奔驰能否如愿重现销量增长?欢迎在评论区里留下你的答案。

(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