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记者在《银川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月9日,《银川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即日其正式实施。
银川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姜珉翰介绍,银川的发展历来与黄河紧密相关,《规划》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谋划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
银川市规划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做好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燃气、通信、环境卫生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确保城市生命线系统稳定运行。确定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目标,划定贺兰山东麓、河西平原及河东台地三大防灾分区,保障各类防灾减灾空间,支撑“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排涝、抗震、消防、防疫、应急避难等体系,提升城市灾害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到2035年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2.5平方米。强化银川市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升城市的安全韧性与灾害应对能力。
重点推进贺兰山、黄河和白芨滩的生态修复工作,银川市优化畅通银川平原的水系水网,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筑牢蓝绿交织、山水交融的国土空间生态底板。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划定城、地、人、产规模上限。到203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2以上。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鼓励土地混合开发和空间复合利用,全面推行“标准地”“弹性供地”模式,提高用地节约集约水平。到203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超过40%。
发挥黄河自流灌溉优势,银川市守住优质耕地,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优化调整农用地结构,促进耕地稳量提质,构建以银川平原沿黄精华灌区、黄河金岸粮食产业轴和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轴、绿色瓜菜基地、设施园艺基地、生态养殖基地、休闲农业基地和科技农业基地的“一区两轴五基地”农业空间格局。加强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和宁夏灵武长枣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支撑和保障,加强对宁夏大米、灵武长枣等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独特生态环境、土壤等生产条件和生长空间的保护。重点保障酿酒葡萄、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等宁夏特色农业产业空间供给,拓展农产品多样化生产空间,支撑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银川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功能,构建以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三都五基地”。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化能源化工产业体系,建设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城融合。(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图片 杨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