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耐克最新的旗舰款

GT CUT 3 TURBO


时隔一年半,没等到CUT 4,来了双3代的ELITE版本。作为全明星系列的C位鞋款,耐克终于想起了增配的玩法。

全掌ZoomX,升级成了ZoomX+ZoomX鞋垫。Pebax板,升级成了碳板。皮质鞋面有了棱角,给黑暗骑士,套上一层铠甲。



为了深度研究这双TURBO,我们切了一双,还拆了一双。

对比原版,TURBO的实战表现如何?

为什么没有CUT 4,而是重启Elite系列?

耐克到底在憋什么样的大招?

这里是XCin,你的私人球鞋顾问。有关GT CUT 3 TURBO的所有疑虑,这期视频,一一为大家解开。


首先是包裹,原版大家诟病的地方,就是鞋头空间宽,不仅两侧有空间,鞋头区域不贴合,导致脚趾能在鞋里弹钢琴,顺便织个毛衣。而Turbo版本带来的压迫感,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鞋头的贴合感很强,脚趾几乎没有移动空间,两侧的锁定感受也很明显,宽脚的我在穿着一段时间后,外侧还会有一定的挤压感,这里的碳纤维纹理,虽然硬度不高,但对宽脚来说,还是需要一定的磨合时间,而瘦脚的朋友,即插即用。



这次的系带孔,换成了隐藏式设计,在保证外观整体性的同时,拉紧后的锁定上限,也比原版要高,鞋带材质有一定的磨砂感,能保持锁定的稳定性,也可以根据脚背高低,进行松紧的调整。

原本担心弯折时,鞋头区域的材料会压迫脚面,但实际体验下来,几乎没有异物感,鞋面刚性的提升,也让它在侧移过程中,不会出现面底分离的情况。

简单总结下鞋面环节:

包裹全方面升级

瘦脚穿着无负担

鞋面弯折不压脚

稳定性能翻一番





中底这一块,最大的区别,就是把常规鞋垫换成了ZoomX鞋垫,上脚的增高对比,大家可以通过画面参考。


初体验时,你会感觉整体重心有一点高,和GT CUT 2一样,是一双需要磨合,才能实现加分效益的球鞋。磨合的重点不是鞋子本身,而是鞋垫,把鞋垫踩出你脚面的廓形后,实战体感,就能加分不少。

除了原配鞋垫外,我们也尝试了GT HUSTLE的一体式泡棉,React,Lunar和Cushlon等鞋垫进行对比。


在实测之前呢,我们先排除像科9这样,把中底完全作为鞋垫的版本,塞进去后根本穿不了,太厚了。

换上普通鞋垫后,中底脚感基本和GT CUT 3持平,只是在弯折的刚性上有一些区别。

HUSTLE 3的鞋垫,相比ZoomX厚了一些,但上脚脚感,区别没有那么的明显,甚至一度让我怀疑,HUSTLE 3的鞋垫材质,也是ZoomX,看了下耐克官网的描述,他们没有明确点明HUSTLE 3的鞋垫科技,难道耐克会良心到给你ZoomX,又不告知吗?




聊回到ZoomX的中底,在原配置的情况下,前掌和后掌的下陷感都很明显,它和气垫的下陷感不同,ZoomX,像是那种蹦床的感觉,踩下去有形变,但是回弹的高度和速率都很明显,而Zoom气垫的回弹,拿马蹄Zoom举例的话,它更像是充气的枕头,有一定韧性,形变只会在短短的一瞬间出现,然后马上恢复,但蹦床的形变,你是能记录下陷下去,和弹起来的瞬间的。

磨合到一定程度后,它的中底反馈,更适合有一定体重和爆发力的球员穿着,如果你的体重偏轻,爆发力一般的话,上脚的感受,可能更多是肉,而不是弹的感觉。



但是根据我们穿AJ39的经验来看,穿着时间越久,中底反馈会变得越韧,重心明显降低的同时,前掌和后掌都会有一定的塌陷感。

换句话说,带ZoomX中底的球鞋,寿命相对会比其他球鞋要低,变砖的速率没有Lunar那么快,穿个半年左右,新鞋和旧鞋的重心和软感,就会有明显的变化。

至于中底的碳板,对比那些全掌碳板的国产鞋,我觉得这次TURBO的碳板做的很巧妙。



首先是形态,你基本没见过其他品牌把碳板做成这种造型的,在上手把玩和上脚实测之后,我大概能感受到耐克这样做的用意。

启动瞬间的对比,他比伽马,14boom等国产代表性鞋款,刚性都要弱一丢丢,但是和PEBAX版本的CUT 3比,它又显得韧弹很多。这种介于韧弹和不韧弹的中间值,正是这款碳板造型的目的。

我们看横截面的切槽,你会发现,圆形镂空的区域,把碳板分成了两段,这样在弯折时,碳板的受力强度不会太高,而且在做侧移等动作时,碳板能更好地匹配你双脚的步态,局部翘起,和局部受力,都有了更加针对性的区域。


让球鞋保持刚性的同时,又不失多样脚步的灵活性,这块碳板,很好地兼顾了这两种需求,尤其是像渣渣辉这样的球员,脚步招数多,不局限于直线进攻,多道切槽和挖孔的碳板,给了它更多的进攻选择。


在静态状态下,这块碳板是有一定弧度的,让你在前掌蹬地和发力过程,都能省去一部分力,最硬的部位,集中在中间区域,为抗扭和前后过渡服务。

在设计思路上,我觉得这块碳板考虑的挺全面的,没有刻意拔高鞋款的使用人群,不止服务于精英球员,业余爱好者,也能比较轻松地驾驭这块碳板,可能这也是TURBO不叫做Elite的原因之一吧,它做了升级,但没有抛弃大众。

简单总结下中底:

软弹细腻似蹦床

寿命较短要考量

鞋垫原配最完美

碳板适配帮大忙


防侧翻三要素,TURBO完美满足,稳定性还是不错的。而后跟区域的开槽,能给到该有的辅助形变,不会让中底框架锁得太死,后掌的灵活性,能匹配更多后卫选手的进攻步态。

前掌内侧,因为加宽的原因,在侧向发力时,鞋子的体感会有一点板,不会像球形外底那样灵活,在切口补强和前掌锁死的情况下,GT TURBO的受众,不再是为欧文这样的纯变向党服务了,更适配像科比这样打法的球员,全面的同时,注重一定的保护性能。这也是GT TURBO,适配人群广的原因之一。




总结来看

这是一双全方面升级

但是又相对保守的精英战靴

适配人群广,无论是突破党,站桩党和投射党都能穿着,唯二的缺陷,是中底需要磨合时间,对轻体重朋友不太友好,对极致的变向党来说,TURBO的表现略有一丢丢板,不是那么的灵活。

耐磨和抓地表现,都是耐克的常规水平,不是橡皮擦,也不是遇灰必打滑的溜冰鞋,不影响大家在室外穿着。


如果今天有一场高强度球局的话,那上限更高的GT CUT TURBO,会成为我目前的首选,穿最强的鞋,去挨最毒的打。

你们会考虑这双2025年的【王炸】球鞋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