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其立足的根本,而军事发展作为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更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直观体现。军事装备涵盖了海、陆、空等多个关键领域,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投入资源,致力于提升战机、舰艇等装备的性能,以增强自身的军事威慑力。然而,军事装备的范畴远不止这些,坦克作为陆地作战的重要武器,尽管在现代战争中,人们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海上作战和空战,但陆地战的重要性依旧不可忽视,坦克在陆地作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二战时期,它就是陆军极为青睐的重要作战装备。

上世纪 80 年代,国际军火市场上出现了一笔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订单。美俄作为当时的军火出口大国,为了争夺这笔订单,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推销自己的坦克产品。美国主推的 M60 坦克,以其精准的火力打击能力在当时备受瞩目;俄罗斯的 T72 坦克则凭借坚固的防护装甲著称。然而,这两款坦克价格高昂,对于深陷两伊战争泥潭、急于取胜的伊拉克来说,以其预算仅能购买 200 至 300 辆,这对战局的影响微乎其微。


当时,在中东地区,伊拉克与伊朗国力相当,在争夺地区主导权的过程中,矛盾不断激化,最终爆发了两伊战争。战争初期,两国凭借石油出口积累的财富,大量从外界采购先进武器。但随着战争的持续,双方将破坏重点转向对方的石油产区,导致两国经济遭受重创。伊拉克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咬牙筹集了数十亿美金,用于购买强力装备。此时,中国的 69 式坦克以极具吸引力的价格进入了伊拉克的视野。以伊拉克的预算,能够购买上千辆 69 式坦克,这无疑可以迅速组建起大规模的装甲部队。于是,伊拉克经过综合考量,认为中国 69 式坦克更符合其当下的实际需求,最终将这笔巨额订单交给了中国。这一决策充分展现了我国长期以来在武器装备研发上的不懈努力,使得我国早在很久以前就能够在国际军火交易中崭露头角。我国研发的 59 系列坦克,不仅性能卓越,而且价格优势明显,比美俄的同类产品价格低出一半,这让处于战争经费紧张状态下的伊拉克心动不已。伊拉克当即敲定装备采购,并以美金全额支付,110 天后顺利接收了 1150 辆坦克,既缓解了经费压力,又有效增强了自身的战斗能力。

在海军装备领域,此前美国海军詹姆斯・E・威廉斯号(DDG 95)号导弹驱逐舰现身法国土伦,其锈迹斑斑的外形令人咋舌,不知情的人甚至以为它即将被拉出去拆解。与此同时,中国海军湛江舰驶入马来西亚兰卡威附近海域,参加第十六届兰卡威国际海事和航空展,其保养如新的状态引发了国外的热议,与美国军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詹姆斯・E・威廉斯号驱逐舰(USS James E. Williams (DDG-95))是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第四十五艘,于 2004 年 12 月 11 日服役,满载排水量 9500 吨,服役时间不到 20 年。回顾该舰 2018 年的照片,同样是锈迹斑斑。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著名的 “宙斯盾” 系统,该系统包括 SPY-1D 相控阵雷达,SPG-62 防空导弹火控雷达,MK-41 导弹垂直发射系统,UYK-43 计算机,MK-2 显示系统,MK-34 火炮武器系统,轻型机载多用途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

詹姆斯・E・威廉斯号驱逐舰的锈迹斑斑,深刻地反映出美国造船工业的衰落。目前,美国仅有 4 个造船厂具备制造军舰的能力,诺福克、朴茨茅斯、普吉特湾、夏威夷珍珠港四处的主要造船和维修设施是美国海军舰队维持战斗力的关键所在。然而,如今这几处设施状态堪忧,甚至连龙门吊都没有,还需从中国购买。


根据政府问责局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这四个主要造船厂和维修机构的设备严重老化,维修条件极为恶劣,部分船坞和设备的使用年限已超过 100 年,却仍在勉强使用。若要维持美国海军舰队的战斗力,需耗费 48.6 亿美元资金用于增添、修复和更换这些船厂和维修站的设备,且整个修理过程预计需要 20 年。

此外,当中国造船厂在 15 年前就已采用现代造船工业的 “积木” 式模块化建造技术时,美国却仍在沿用传统的造船技术。以 “福特” 号航母为例,其将防锈防腐喷漆处理包括冲沙打磨前处理在露天船坞内进行,这不仅增加了处理难度,延长了占用船坞的时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在露天船坞内大范围进行防锈防腐喷漆处理还会引发环境污染和人体毒害等问题。而模块化建造技术则是将系列小部件设备在地面车间内组装并焊接成一个个大的预装模块单元后,再将这些预装模块单元送至专门的涂装车间进行封闭式的必要防锈防腐喷漆处理。

美国造船厂的老化,直接导致美国军舰无法得到妥善的维护和保养,进而使得美国军舰锈迹斑斑。美国国防部报告指出,自 2000 年以来,美国造船业流失了约两万名技术熟练工人,且人才缺口仍在持续扩大。这使得美国造船业在应付现役战舰的例行保养时已显得力不从心。在 2015 财年至 2020 财年期间,海军潜艇按时完成的维护率仅为 46%,在 414 艘需要保养维修的潜艇中,只有 191 艘按时完成,总计延迟高达 2525 天。

美国《华盛顿时报》曾指出,美国海军正面临着生锈这个 “比中国和俄罗斯可怕得多的敌人”。报道称,美国海军正在与钢铁船体、氧气和海水的破坏性组合造成的难看红色条纹和斑块进行 “永无止境的战斗”。事实上,这并非美国海军首次将军舰生锈列为重点威胁。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迈克・吉尔迪上将在谈到锈迹斑斑的美国海军舰艇返回港口时引发的争议时也承认,“没有生锈的舰艇对美国海军的威慑效能和战备至关重要”。


此前,美国记者瓦瓦瑟在参观中国军舰时感到十分震惊。他曾参观过众多美国军舰,包括前不久参观的美国福特舰,每次看到的都是锈迹斑斑的舰岛,诸如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福特舰航母以及最新的朱姆沃尔特驱逐舰等。他甚至在文章中愤怒地批评道,帝国海军成天想着如何从纳税人兜里骗钱,福特舰里的厕所都使用碳纤维水槽,却从未想过将军舰上的锈迹清理一下。

需要明确的是,军舰生锈不仅仅是表面美观的问题。若不能及时除锈,表面锈蚀会逐渐向深层侵蚀,对于长期处于水中的军舰而言,这将对船舶结构造成严重损坏,甚至会破坏船舶管系(作为联系主辅机和各有关设备的脉络,是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军上校卡尔・舒斯特表示,如果舰体得不到良好的维护,就不应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分崩离析而感到 “震惊”,因为严重锈蚀的钢铁其强度不到普通钢铁的三分之一。

反观中国军舰,保养如新,这背后蕴含着两个重要原因。其一,中国构建了完善且成熟的军用舰船腐蚀防护标准。中国从法律法规、管理机制等多个层面加强对舰船防腐蚀工作的管理,高度重视对舰船防腐蚀工作经验的总结与固化,制定了一系列舰船防腐蚀相关标准,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舰船防腐蚀标准体系。其二,中国在军舰防腐蚀材料和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早在 2015 年,媒体就曾报道中国科学家在钢铁制造领域的一项突破性技术创新,该创新能够助力中国军舰和潜艇在未来比外国舰艇速度更快、耐久性更好。

或许有人会认为,美国军舰因全球远航执行任务繁重,无暇进行保养,才导致锈迹斑斑。然而,一直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其状态却如同新舰一般,这无疑有力地反驳了上述观点。

与此同时,在国际战略资源领域,中国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立场。以稀土资源为例,美国一直对稀土有着强烈的需求,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稳定的稀土供应。美国与蒙古签署了稀土相关协议,妄图绕开中国实现稀土的运输和获取。然而,中国的一系列举措让美国的稀土计划屡屡受挫。美国试图通过飞机将蒙古的稀土运往美国,却遭到中国领空新规的拦截,美运输机被困在乌兰巴托,中国领空新规发挥了关键作用。在铁路运输方面,蒙古的铁路轨距问题成为运输瓶颈,且想要通过铁路运输稀土必须经过中国,中国的态度和相关规定使得美国的稀土运输计划在中国门口受阻。印度曾试图插手中蒙稀土贸易,精心谋划的三条运输路线最终全部失败。美日韩争抢蒙古稀土,但中国牢牢掌控着运输命脉,无论是港口运输还是陆地运输,都让美国的稀土计划难以顺利推进。美国要求中国开放天津港用于稀土运输,遭到了中国的坚决拒绝。

在其他战略资源方面,中国也不断取得突破。双鸭山褐煤的煤变油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使战机摆脱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这一成果震动了五角大楼;通辽铀矿的发现,让美国核潜艇的燃料缺口难以弥补;百年焦作铝矿的逆袭,使得波音公司不得不采用中国生产的飞机蒙皮;四川钛矿的发展让空客的 A350 在使用中国钛材时成本大幅增加。此外,四子王旗的萤石影响到了美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平顶山煤矿的煤炭资源吸引了美国电厂纷纷求购。中国在资源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强大掌控力,让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实力。

综上所述,中国在海军装备的维护保养以及战略资源领域的出色表现,充分彰显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军事科技水平以及在国际资源市场上的重要地位。美国军舰的锈迹斑斑与中国军舰的保养如新形成的鲜明对比,以及美国在战略资源获取上的屡屡受挫,都反映出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崛起和美国面临的挑战。未来,中国将继续在军事科技和资源领域稳步前行,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推动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中国也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