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中的pH是最普通的化学指标之一,也是最容易监测到的一个指标,并且利用监测到的指标,指导养殖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pH值与二氧化碳
水体中的pH值即水的酸碱度,它的化学意义为水体中的氢离子(H+)浓度的负对数。它与水体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有密切的关系。当二氧化碳浓度高时,氢离子浓度就高,pH值就低;当二氧化碳浓度低时,氢离子浓度就低,pH值就高。
养殖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又与养殖水体中的两个过程有关,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当光合作用强烈时,二氧化碳被消耗,则pH值上升;当呼吸作用强时,二氧化碳过剩,则pH值下降。
养殖水体中光合作用是整个养殖生产的命脉,是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而呼吸作用又为光合作用提供必需的生产物质(原料)二氧化碳。所以,简单易测的pH值,深入下去是养殖水体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映,同时,也是养殖水体中藻类、菌类生产的表象特征。
pH值的变化
各种养殖水体的pH值都有个基点,这个基点与养殖水域的硬度、碱度有关。基点以外有一个变化的动态反映,这个动态的反映与养殖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和一切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有关(特别是菌类)。那么它的变化有哪些?
①日变化:即每天阳光充足光合作用最强时为pH值的最高点,呼吸作用二氧化碳上升到最高时为pH值的最低点。当24小时内当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变化幅度小于1.0时,说明养殖水体中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基本相当,养殖水体中的藻类与菌类生物生产量持平。当24小时内变化幅度等于或大于1.0时,说明养殖水体中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菌类生物的生产量小于藻类生物的生产量,生产上应做好补菌、培菌的工作了。
②周变化:一周之内,最高点的pH值持续保持在8.3以上,这时养殖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全部变成碳酸根离子(CO32-)了,说明藻类生物生产所需的二氧化碳没有了,藻类生物生产没有了物质的供给,马上就可能被“饿死”,生产上将这种现象叫“倒藻”。
在倒藻现象出现以后,养殖水体的平衡就被打破。养殖鱼类的浮头频繁了、甚至泛塘也出现了,鱼病也暴发了,这些对养殖不利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养殖生产,需要重新建立平衡但又需要一个过程。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