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有一种味道,藏在大街小巷,弥漫在悠悠岁月里,那便是草头饼的香气。作为苏州乡村农家在早春至清明期间制作的一种特色乡土美食,草头饼由于其制作原料麦芽与草头,是种季节性很强的时令食品。昨日清晨,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金色里程社区的“海棠先锋”志愿者周建珍就开始忙活起来,前往附近田埂采摘新鲜的草头。


制作草头饼是个悠长的过程,往往从早春时节就得着手准备,先选上好的小麦浸泡,然后捂在暖和之处,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让小麦发芽。经过十多天的催芽保温,待长出长长的嫩芽,才能取出来晾干,彻底晒干后磨成麦芽粉,粉必须磨得细细的,这样做出来的饼口感才佳。“另外,本地的草头叶片鲜嫩,纤维细腻,是制作草头饼的绝佳食材。”周建珍说。

周建珍做草头饼的手艺是从母亲那里传承而来,处理草头时手法娴熟,神情专注。选好的草头晒干后焯水,可在水里加少许盐和几滴食用油,捞出来挤干水分,去掉苦味才好吃。随后,周建珍和附近几位美食达人将糯米粉、粳米粉、麦芽粉放入盆中,加入切碎的草头,再缓缓倒入适量温水,边倒边搅拌,直至形成絮状,接着揉成光滑的面团,搓成圆球后压成一张张薄饼。“做草头饼,就像过日子,每样都得恰到好处。多了或少了,味道就不对了。”周建珍一边说,一边将做好的饼坯放入预热好的平底锅中,小火慢煎。

“刚烙出来的草头饼其实口感并非最佳,放置半天后再吃更有滋味,且在三五天内味道最好。”周建珍说,这是因为饼中的麦芽会生成麦芽糖,所以时间越久,饼就越甜。当然,也有些人性子急不愿等待,会在揉面团时就加些糖。如此一来,刚出锅就能品尝到香甜的草头饼了。做好的草头饼外皮酥脆,带着微微焦香,内里软糯,草头的清香与米粉的香甜完美融合,口感清甜不腻,满是苏州美食特有的细腻与温婉。(苏报融媒记者 管有明 通讯员 戴晓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