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还是北大?
李婧宏的选择是北大。
因为清华录取她的专业是法律;在北大,她可以读金融和管理学的双学位硕士。“我还是想继续学金融,”李婧宏回忆道。
金融还是跑步?
李婧宏的选择是跑步。
因为跑步为她带来确定的热情、兴趣和幸福,而金融工作的格子间则是桎梏。
“一个新的‘我’长出来了,我没法回到原来的时间里。”
2024年,李婧宏30岁,她放弃了金融央企的高薪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跑步及运动自媒体的事业里。
跑步、读书、写作、播客、带货直播……李婧宏的生活填得很满,她在探索自己的人生。
这一切,缘于跑步。
“一个随机漫步的傻瓜”,李婧宏这样形容自己。
她从小被“规训”得很好,循规蹈矩、努力学习。在北大读完硕士,她进入金融行业工作,为更好的薪资和职业发展卷生卷死。但是,从跑步开始,她开始变得不太一样:尤其在寻求破三的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鲜活的自己,也为此离开了既定的轨道,选择做自媒体,在跑步的同时打造个人IP。
是偶然,又不是偶然。“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满地都是六便士,她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探索自我与挖掘本我,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过自己想要的人生,是李婧宏所想要做到的。
身处于一群优秀的同学中间,是什么体验?
压力很大。李婧宏感慨。
在北大,周围都是很聪明又很努力的同学,她第一次那么真切地感觉到“人和人之间,从客观意义上来讲,智商、天赋是有差距的。”
其实,李婧宏出生于北京知识分子家庭,自小聪慧好学、性情温和,从考上了双一流西南财经大学,到保送到北大读研,她一直是亲戚朋友圈的“别人家孩子”。
大学同学何静怡记得当时的李婧宏很像少女杂志的封面女孩,而且特别努力。“我们是双学位班,学习压力非常大。但她不仅做到了学生会副主席,还参加各种比赛、寒暑假的实习,考各种证。”
2015年大学毕业,接着被保送到北大读研,李婧宏的世界也再次被拓宽。“之前一直觉得努力就可以成功,后来我发现有些人就是会比你聪明,”那时候的李婧宏21岁,正被繁重的课业压力和快节奏的竞争压得无所适从。她只能默默地努力。上课、实习,通过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李婧宏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只想着紧紧跟上同学的脚步,生怕落后。
大学时代的宏宏
压力很大,让她焦虑且会突然暴躁,李婧宏只能用吃东西来缓解。一起聚完餐后的深夜,她还会一个人去买很多的东西,继续吃。不饿,但她停不下来。吃完了胃胀肚子难受,她会去催吐,身体功能也愈加紊乱。得了暴食症的她,体重激增,身型浮肿,整个人看上去很不健康。这种情况下,她曾尝试通过节食调整,但跟食物的关系反而更混乱了。李婧宏开始看一些心理学的书,寻求了运动这剂良药。
健身房撸铁、骑车,再加上健康的饮食,李婧宏渐恢复正常。2018年研究生毕业后,李婧宏按既定的轨道,投身金融行业。这时的她,已经是一个离不开运动的女孩。
2020年,疫情那会儿,健身房不能按时开门,运动习惯已经内化的李婧宏选择到户外跑步。
对她而言,跑步是包容、平和、友好的运动,不需要门槛,不需要成本,一双跑鞋下楼出门就可以进行。配速自己掌控、路线自己规划、每个人都可以无差别入门。李婧宏觉得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很多事并非自己能决定,但跑步是一项只要努力就可以进步、获得成就感的运动,即便是像自己这样没有任何天份的普通人。
跑步前,撸铁健身的宏宏
李婧宏从小体育就弱,大学期间还因为800米的体测不合格影响了参评优秀毕业生。所以,她完全没想过自己后续能喜欢上跑步。从1公里开始,再慢慢到3公里、5公里,甚至到现在的100公里……
“跑步让人找回对生活和身体的掌控感,让人感受到坚持付出就有回报的治愈力,”李婧宏认为跑步的本质是在一个痛苦的时间和自己独处。在这个时间,你可以自己和自己对话,世界和思绪可以无限大。
其实,为了对抗暴食症,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李婧宏曾在减重和身材管理上花了很多时间。她会花金钱、花精力去上健身课。但是,当她开始跑步,成为严肃跑者,备战马拉松、铁人三项、越野跑,在成绩上有了追逐目标后,她发现体重和体型不再是她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它们早已兼容在了一个目前更长远明确的目标中,自然地就达到了。
从初阶到严肃跑者,李婧宏的转变来源于埃利德·基普乔格(Eliud Kipchoge)的那部纪录片《破二》(Break Two)。
2019年,34岁的基普乔格在维也纳以1小时59分40秒跑完42.195公里。虽然这不是正式的马拉松比赛,但这超越人类极限的伟大尝试,令人感喟。
李婧宏看完纪录片,被基普乔格所展示出的运动精神感染,决定自己也要去跑马拉松。跑进四小时,是她的首马目标。
2021年11月的成都马拉松,是李婧宏报名的首场全马比赛。但很遗憾,因为疫情,赛事最终取消。随后,她计划参加2022年11月的北马,严格按照课表训练,并且预定了赞助商名额。但是,阴差阳错,在比赛前两周,她才确认自己没办法获得参赛资格。
一直在为比赛努力的李婧宏,非常失落。在北马举行的当日,李婧宏在一家汤泉馆,让自己放空,痛痛快快大哭一场。
随后的一周,在2022年11月13日,三个朋友骑着车陪李婧宏跑完了她人生中第一个42.195公里。
朋友陪伴宏宏完成了她第一个全马
从前门出发,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终点,朋友一路上给李婧宏提供补给,还准备了一块自制的完赛奖牌,也带给了她一场不一样的马拉松体验。
等李婧宏真正踏上马拉松的赛场,已经是2023年3月19日。她在重庆马拉松以3小时06完赛,远超她给自己设立的目标。
同年11月的上海马拉松,李婧宏第二次参赛,想的就是要破三。尽管,这对于当时还在工作的李婧宏来说,并不容易。但也正是这一役的胜利,让李婧宏在跑步的世界越走越深。
D区出发的李婧宏,前面站着两万跑友。朋友劝她,“破三就别想了!”因为从D区突围,本身要耗费很多体力,破三也就更艰难。
事实也果真如此。从一出发就各种见缝插针地超人,33公里处,李婧宏其实已经感觉到自己体力的透支;到了35公里,已经非常痛苦了。
“不行!跑不动了!”
“你行!一定行!你能行!”同跑的朋友鼓励她。
“我想坚持,”痛苦中,李婧宏想着,只剩这最后10公里了,这次如果不能坚持,那么破三的苦还得重新再来一遍。于是,她决定拼下去。
宏宏在上海马拉松中破三
最后的五公里,她一直在跟自己的极限做斗争。她给了自己一个策略:第一个1公里提速,第二个1公里可以慢下来调整,第三个1公里再提速……腿没劲了,就靠摆臂去冲。这样保持着节奏,李婧宏熬到了终点。2:59:58,破三成功。
当然,她的身体也到了极限。走两步,腿就抽筋了,志愿者把她背到了拉伸区。这也是李婧宏跑步以来感觉最痛苦的一场比赛,但在这种极限的痛苦中,她明显感到自己意志力的逐渐强大,承担痛苦的阈值也在提升。
“一个新我长出来。”
看《破二》时泪流满面的李婧宏再一次实现了精神上的跃升。这为她后来放弃全职工作,选择在跑步这一垂直领域打造自己的个人IP埋下了种子。
2023年12月,杭州马拉松,李婧宏再次破三,并以2:58:53刷新了个人PB。
持续进步,练了就有成果,李婧宏沉浸其中。这给了大学毕业后,就从事金融工作、接触风险市场的她,一份少有的“确定”。
变化是金融市场的特点。收益越高则风险越大,是理财投资的常识。人处于这个市场里,需要时刻紧绷、全神贯注地迎接挑战。作为金融大厂的螺丝钉,李婧宏带着电脑,处于24小时“备战”状态。她给自己做投资:买房的首付在短时间内完成翻倍,让她得以全款买房。但是,等她再抵押房产带资入局,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投资的不确定性,让李婧宏一度迷茫,找不到自己的那条河。跑步这件有正向回馈的事,成为了她情绪的一个出口。她需要这种能够掌控和确定的感觉。
李婧宏在视频号和小红书的跑步领域分享自己作为一个天资平平的普通人,备战破三的历程,这引来了很多关注,也引来了直属领导的“规劝”谈话。
本职工作做得不错,可以升职,但是希望不要在自媒体领域发声。
是升职还是裸辞?
李婧宏选择了裸辞。
她不想停更。原因很简单,她确定自己热爱跑步,享受跑步,以及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尝试这条看起来会难一些的路。
“随机漫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这是李婧宏的想法。
她坚韧、鲜活,也不想再被定义。
在百度百科的人物介绍里,李婧宏是“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员”。
2023年9月17日,在桃醉平谷2023中国·京津冀铁人三项赛暨第二十四届X-BIONIC三夫铁人三项赛上,李婧宏以2:58:06的成绩获得女子全程10-29岁组第一名。
但是,李婧宏发现自己并不享受铁三比赛。所以,她把自己两辆专业的铁三单车送给了朋友,而她,选择回归跑步。
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是30岁的李婧宏领悟到的法则。这也与她辞职的决定一脉相承。
同样是金融行业从业者,大学同学何静怡知道李婧宏的离职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在近几年大环境不那么好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兼顾工作和自己所热爱的事,只能做取舍。宏宏对跑步、自媒体的热爱程度超过了现实因素。所以,她的天平倾斜了。”
辞职前,李婧宏曾跟何静怡分析利弊,辩证讨论现实的因素以及梦想的价值。“不是一时冲动,她经过了非常认真的思考,”何静怡感慨李婧宏从学生时代到现在一直有些很重要的品格,比如能吃苦、有恒心、肯坚持。正因如此,她能在金融行业站稳脚跟。踏入跑步领域,这些品质让她能通过科学训练,跑出好成绩。自由职业半年以来,何静怡能感觉到李婧宏的变化,“她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参加各种活动以及比赛,不再需要跟过去那样考虑对正职的影响。”她更自由,也更自律。
离职之后,受品牌邀请去肯尼亚伊藤小镇跑步,是宏宏2024年最值得纪念的经历
2025年1月14日,北京。
天很冷,风很大,市气象台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下午5点半,太阳早已落山,北京科技大学的田径场上,李婧宏和她的跑友豆豆一起绕着操场跑圈。
从2023年8月认识以来,两位认真对待跑步的女孩成为了训练伙伴。只要有时间,她们就会一起训练:周二在北科大田径场,周末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长距离。高温、极寒、大风天……她们都遇到过,“没点儿爱好估计坚持不下去”,豆豆感慨,“一起经历困难和磨难的朋友不多,宏宏算一个。”2024年,她们一起跑过了无锡马拉松和北京马拉松。2025年,她们又计划一起参赛,携手冲线,一起继续破三。
2025年1月19日,香港。
天很热,下着小雨。李婧宏以17小时26分48秒完成香港百公里越野103公里级别比赛,拿到纪念的小金人。
宏宏首战百公里
这是她首次挑战100公里比赛。第一次感受了后半程的3000+爬升,深夜的困倦。在凌晨时分来到针山时,看到身边悠然穿行的猴子、野猪,望着野猪发着绿光的眼睛,李婧宏反思人生的意义,“像动物一样完全趋于本能,没有痛苦过完一生是不是也挺好?”生而为人,她追求自由,一路在选择中挣扎、做决定,时常处于困境里。但是,这正是人生的魅力和意义。
“不在意外界目光,自己去定义自己是谁”。
曾经的金融圈从业者李婧宏深信“复利”,每天坚持做简单而正确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取得显著的进步和成果。在跑步以及运作自媒体也是一样,不需在乎一时快慢,最重要的是坚持把正确的事情做下去。终有一天,可以抵达梦想的目的地。
即日起至2月23日10:00
评论区留言分享
#跑步于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参与互动
我们将在评论中随机抽取1位
▶送上2025宁波马拉松名额1个◀
开奖时间:2月23日10:00
我们将通过后台私信中奖信息敬请关注
(备注:中奖名额禁止销售、转让跑步参赛名额)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作者:南琼
编辑:默默 西嘉
设计:东海
图片:受访者提供
投稿、应聘兼职作者,请联系
womenrunn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