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正在进行,昨天,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迎来建站40周年。长城站举行了庆祝活动,并举办了学术研讨会。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长城站建站40周年庆祝活动在综合1号栋拉开帷幕。各国科考队员齐聚一堂,在明信片上写下祝福寄语,并盖上40周年特别纪念邮戳。

  当天,举行了南极长城极地生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际开放与发展研讨会,来自智利、俄罗斯、乌拉圭、韩国等7个国家的70余名考察队员参加。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长城站的开放共享与国际合作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在学术研讨之余,中外队员一起包饺子,在南极感受中国文化,增进彼此的友谊。


  长城站作为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自1985年建站以来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在极地微生物研究方面,首次揭示了南北极海洋微生物群落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并探索了这些微生物对极地环境的适应机制。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通过对企鹅古生态的重建,揭示了企鹅繁殖地的历史迁移过程,以及气候变化对极地生物种群的影响。

  经过40年的发展,长城站还逐步建立起涵盖大气、土壤、水体、动植物及空间地理等关键领域的长期观测体系。截至目前,长城站已积累庞大的监测数据库,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上站以来,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站长 邵和宾:我们在麦克斯韦尔湾成功布设了海底地震监测站,推进地震海啸预警的前期调查工作,同时,完成了站区部分关键设施设备的监测升级,显著提升了站区的智能化水平。


  目前,长城站经过多次扩建,占地面积达到2.52平方公里。站内现有各种建筑25座,包括科研栋、生活栋、气象栋等。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供20人越冬。长城站已成为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基地,也是全球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