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978-7-5764-0440-1
定价:86.00 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4年12月
作者简介
金眉四川眉山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法学研究》《政法论坛》等杂志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代表作有《婚姻家庭立法的同一性原理》《中国亲属法的近现代转型》《唐代婚姻家庭继承法研究》,主编和参编多部婚姻家庭法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民法学、法律史学和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从多维度、多视角研究中国亲等和亲系制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探寻其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总则编、继承编内部规范与制度的体系关联,以及与其他私法和公法的体系关联,旨在实现法律体系内在逻辑的统一。
本书全面、立体地在法律层面梳理了亲属关系,既沟通了我国古代的传统亲属制度,又对比了世界各国可资参考的立法经验。本书对概念的阐释深入浅出、体例安排清晰贯通,并于正文之后附相关亲属法案原文,可供读者学习研究。
读者朋友可于本书之中,清晰地理解亲等和亲系制度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
序言(节选)
人类的个体总是与他人存在一定的血亲或者姻亲关系,在亲属谱系中居于一定的位置。基于生存和发展之需,法律需要在彼此关系亲近者之间设立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近者权利义务重,关系远者权利义务轻以至无,而用于计算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尺度就是亲等,亲属关系联络的系别则构成亲系。
本书着力于下列方面的研究:①传统与现代的联系:本书立足于对传统亲等和亲系制度的精神、特点及其现代影响和中国特色的研究,探寻当下制度的适用与未来的发展。②法律体系融贯的研究:本书不仅探讨亲等和亲系制度与现行《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编》内部规范与制度的关联,还探讨其与《民法典》中《总则编》《继承编》的体系关联,进一步则探讨它与其他私法和公法的体系关联。③立足对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法系亲等和亲系制度的全面、细致考察,比较其异同,同时考察其在当代特别是人类生殖技术和两性结合模式多元化情形下对亲属制度发展、演变的影响。④就亲属关系的发生与终止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作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有关配偶关系的发生与终止原因及其法律效果,有关拟制血亲中养亲、继亲的性质认定、成立与终止的法律效果以及现代生殖技术推广下拟制血亲的扩展空间、两性结合模式多元化下配偶概念的发展等作深入的探讨。
较之“前《民法典》时代”,现行《民法典》在体系结构上的一个重要改变是婚姻家庭法回归民法,成为其中的一个分编,这一体系结构的变化不仅涉及民法体系的内在统一,也涉及婚姻家庭法研究方法的转变。建立在概念法学和规范基础上的民法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制度和理论,为婚姻家庭法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但仅此还不够,亲等和亲系制度属于身份法领域,其基础关系是婚姻、血缘和拟制血亲关系,与道德伦理密切相关,基于此理,本书在婚姻家庭法一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增加采用法律史学和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试图从多维度、多视角对亲等和亲系制度作深入研究。
金眉
2024 年1月
目 录
第一章 亲等和亲系制度概论
第一节 亲属基本概念辨析
第二节 亲等和亲系基本概念
第三节 亲等和亲系制度的法律体系关联
第二章 我国法律上亲属概念的变迁
第一节 古代中国礼、 法中的亲属概念
第二节 近、 现代法律中的亲属概念
第三节 前 《民法典》 时代的亲属概念
第四节 现行 《民法典》 时代的亲属概念
第三章 《民法典》 时代的亲属、 近亲属与家庭成员
第一节 亲属
第二节 近亲属
第三节 家庭成员
第四章 亲属关系的发生与终止
第一节 亲属关系的发生
第二节 亲属关系的终止
第五章 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
第一节 配偶在法律上的效力
第二节 血亲在法律上的效力
第三节 姻亲在法律上的效力
第六章 比较法视野下的亲等和亲系制度
第一节 大陆法系的亲等和亲系制度
第二节 英美法系的亲等和亲系制度
第三节 亲等和亲系制度评析
第七章 中国亲等和亲系制度的变迁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亲等和亲系制度
第二节 近代以来的亲等和亲系制度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亲等和亲系制度评述
第四节 健全我国亲等和亲系制度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八章 当代中国的亲等和亲系制度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法域
第二节 当代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亲等和亲系制度
第九章 亲属通则体例研究
第一节 亲属通则体例比较研究
第二节 中国传统亲属制度的通则体例
第三节 中国传统亲属通则体例的解体与建构
第四节 《民法典》 时代的亲属通则
附 录
附录一: 《大清民律草案·亲属编》
附录二: 《中华民国民法典·亲属编》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950 年)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
目录可上下滑动查看
内容来源:第一编辑部
编校排版:信息中心
审核签发: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