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军队本周展开大规模渡河攻势,投入约20万兵力,试图在乌克兰防线撕开突破口。俄军首先投入工程部队架设浮桥,随后重型装甲集群在炮火掩护下开始强渡。

第一波渡河部队约5万人,主要由摩托化步兵和装甲兵组成,配备T-90主战坦克与BMP-3步兵战车。战场监测显示,参与此次渡河作战的俄军部队装备超过300辆主战坦克、700余辆装甲车辆及大量远程火力系统。

俄罗斯现役军人约132万,预备役军人达200万;而乌克兰士兵总数仅约90万,预备役军人120万。此次渡河行动中,俄军采取多点突破战法,在主要渡河点形成3:1的兵力优势,迅速压制乌军火力点。

乌方迅速调整防御态势,从周边战区抽调预备队增援河岸防线。激战持续数小时后,俄军凭借火力优势与空中支援,成功在河岸对岸建立三处滩头阵地,并将桥头扩展至纵深8公里。战场态势分析显示,俄军已在最大滩头地带部署约4万兵力,构筑防御工事并持续接应后续渡河部队。

渡河行动中,俄军TOS-1重型火箭炮系统发射热压弹打击乌军阵地,摧毁多处防御工事。同时,KA-52武装直升机提供近距空中支援,打击乌军反坦克武器阵地。战场通信截获显示,乌军防线在多点出现崩溃迹象,部分单位被迫撤至第二道防线。

与渡河行动同步,俄军展开大规模空降行动,约5万空降兵被投送至乌克兰纵深地区。这支部队主要由第76近卫空降突击师和第106近卫空降师组成,装备有BMD-4M空降战车与"针"式便携防空导弹系统。

空降行动采用IL-76MD运输机群实施,共调动约250架大型运输机,在战斗机编队护航下完成高危投送任务。图像显示,空投区域主要分布在首都周边,对乌克兰指挥中枢形成包围态势。

约87%的空降部队准确落在预定区域,迅速控制三处关键交通枢纽、两座军事通信中心及一处重要电力设施,切断乌军后勤补给线,造成前线部队补给中断。

空降部队切断通往首都的四条主要公路,并控制东北方向的铁路枢纽,阻断乌军战略机动能力。同时,空降部队对乌军指挥系统实施电子干扰,导致乌军通信网络在多个区域瘫痪,前后方协同能力削弱。

空降行动引发激战。前线报道显示,空降部队落地后的首个24小时内,与乌军地面部队爆发超过40次交火,双方争夺关键地区控制权。在空降区域南部,俄空降兵阻击乌军增援部队,缴获大量军事物资。

空降部队已在控制区域建立防御工事,部署反坦克导弹系统与轻型防空武器,构筑起防线。同时,空降部队还与当地情报网络建立联系,获取实时战场情报,为后续行动提供决策支持。

俄军对乌克兰首都的军事压力持续升级。俄军出动数十架"天竺葵"自杀式无人机,对基辅市区及周边地区实施打击。此次打击主要针对基辅西北区的电力转换站、东部工业区军工厂及南部军事指挥设施。

爆炸声响彻首都上空,乌克兰防空系统全面启动。现场画面显示,至少14处目标被命中,其中包括3座变电站、2处燃料储存设施及多个军事目标。袭击导致基辅市区约40%区域停电,通信网络部分瘫痪。此前,俄方曾对基辅实施更大规模的联合打击,显示出持续军事压力。

针对空袭,乌克兰防空系统面临挑战,主要依靠西方援助的防空系统,但数量有限,无法实现全域覆盖。

基辅市区已加强民防措施,增设地下掩体,完善预警系统,各区均配备发电机组,确保关键设施电力供应。医疗系统也进入戒备状态。

俄乌冲突已演变为全面多线作战态势。除首都方向外,顿巴斯地区战事同样激烈。2月8日凌晨,俄军在顿巴斯北部发起军事行动,向乌克兰斯克推进,并控制该城大部分区域。

红军村附近俄军集结约5万兵力,构筑起火力网。乌军则调集部队进行抵抗,依托防御工事组织防御。战场监测显示,该地区爆发多次交火,双方损失惨重。

哈尔科夫东南战线同样激烈。俄军投入部队,配备火箭炮系统与空中支援。乌军则依托城市建筑组织防御。

阿夫杰耶夫卡西线呈现拉锯态势。俄军在该地区采取小规模渗透战术,逐步蚕食乌军防线。乌方则凭借地形优势与工事系统抵抗。

俄方近期在库尔斯克、哈尔科夫、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四州累计控制约498平方公里新增区域,而乌方仅收复约19平方公里。

战场后勤保障成为双方关注焦点。俄军建立立体后勤体系,日均可向前线输送约4000吨军事物资。乌军则主要依靠西方援助物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