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军弹药消耗与战略困境
1. 弹药库遭重创
乌军近期通过无人机精准打击俄军后方弹药库,三天内摧毁3座大型弹药库(含季霍列茨克、第23兵工厂等),导致俄军损失约45-60天作战弹药量,相当于半年生产量。
俄军承认每日消耗500名士兵,72小时炮弹消耗量较1月增加15%。
分析指出,俄军弹药储备已从苏联遗留的400万吨锐减至临界点,被迫从朝鲜、伊朗紧急进口。
2. 战场战术变形
俄军被迫使用60年代生产的T-62坦克强攻恰索夫亚尔,并动员60岁以上老兵及瓦格纳监狱兵充当督战队,防线呈现用人命填火力的焦土策略。
绍伊古坦言,这种消耗战模式实为“以战促谈",试图通过战场优势压迫乌方在谈判中让。
二、美俄政治博弈升级
1. 特朗普公开施压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连续发文12条,称泽连斯基为穿运动服的乞丐,指责其骗取3500亿美元援助,并威胁若不尽快和谈,乌克兰将不复存在。
美方提出"以稀土换援助"方案,要求乌方让渡50%矿产资源开采权,但泽连斯基坚持需包含俄承认克里米亚属乌等核心条款。
2. 美国援助矛盾
国会军援法案卡壳241天,拜登承诺的海马斯火箭炮实际交付越战库存货。
五角大楼报告警告,放弃乌克兰将导致北约解体,但42%共和党支持者主张"美国优先" 。
华尔街与军工复合体形成博弈:前者要求止损,后者力保东欧利益。
三、乌克兰生存危机
1.前线溃败与内部动荡
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损失14个旅,逃兵登记达20万人,5万士兵发动兵变。
哈尔科夫地下兵工厂三班倒仍难满足前线需求,外国雇佣兵因“每天承受200发温压弹"集体撤离。
2. 经济与人道灾难
乌克兰GDP缩水45%,600万人逃亡,人口从
战前4300万锐减至2800万 。
重建需3500亿美元,而西方援助仅兑现760亿美元(承诺1770亿)。
泽连斯基支持率跌至52%,扎卢日内等潜在继任者崛起加剧权力危机。
当前局势显示,俄乌冲突已演变为美俄战略博弈的代理人战争。
俄方通过军事消耗压缩谈判空间,美方则试图以最小代价结束冲突。
而乌克兰正面临"大国棋子"的宿命—当美俄达成幕后交易时,其主权与生存空间或将遭到进一步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