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溥仪坐在北京的一间办公室里与周总理谈话,这个曾被万民跪拜的男人,如今只是一个刚刚被特赦的普通公民。
面对周总理“以后想做什么工作?”的询问,溥仪提出了两个职业,却被当场拒绝。然而,几十年后,这两个职业却成为了社会上备受追捧的“热门岗位”。
这两个职业究竟是什么呢?
一、溥仪的选择:图书管理员与园丁
当时,溥仪深思自己未来将要走的路多方考量之下,提出了最想做的两件事:图书管理员和园丁。
为什么是这两个职业?这要从溥仪的经历说起。
在苏联被关押五年后,他被引渡回国,随后进入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在长达九年的改造过程中,他逐渐摆脱了皇帝的傲慢,学会了基本的劳动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读书和园艺的兴趣。
他在狱中负责管理图书,深感书籍的魅力;而在劳动改造中,他又发现自己喜欢种花养草,认为这是一种能让心灵平静的工作。因此,当面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时,他希望能做一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或者一名园丁,以简单而宁静的方式度过余生。
然而,这两个职业很快被周总理否决了。
二、为何被拒?国家的考量
周总理拒绝溥仪的理由其实非常现实。
首先,图书管理员这个职业,涉及大量的书籍管理和文献资料的接触,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安排一位曾是封建皇帝的人管理书籍,并不合适。
毕竟,溥仪曾长期受封建思想影响,虽然已经改造多年,但国家领导人仍然希望他能够更直接地融入社会,而不是待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其次,园丁这个职业,虽然简单纯粹,但对于国家来说,这样安排溥仪,未免过于消极。
新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希望曾经的皇帝能够真正参与社会劳动,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而不是选择一个过于隐居的职业。
于是,周总理最终安排溥仪去了北京植物园,成为一名普通的园艺工人。他的任务不仅仅是修剪花草,还包括与同事们一起劳动,真正成为社会的一份子。
三、几十年后,这两个职业成了“香饽饽”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溥仪当年被拒绝的两个职业,在今天都成了炙手可热的岗位。
如今,图书馆成为许多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在快节奏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拥有一份安静的工作,而图书管理员不仅可以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还能享受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因此成为了许多年轻人心中的“梦幻职业”。
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和国家级图书馆的岗位,更是竞争激烈,甚至需要高学历和专业背景才能胜任。
过去,园艺师只是普通的园林工人,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园艺设计、景观规划等行业迅速崛起,园艺师已经成为高薪职业之一。
尤其是在城市绿化、私人庭院定制、生态农业等领域,优秀的园艺师年薪可达数十万元,甚至成为艺术与自然结合的高端职业。
溥仪当年想做的工作,如今已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实在令人感慨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