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看过这样一句话:“女人找对象,就像卖白菜,被人翻来翻去,也没有卖出去,还有了烂叶子。”
在传统的思维中,女人找对象,往往是处于被动状态,坐在那里,被人挑选。
万一女人有心动的人,也不会主动表白,顶多是发出一点点的暗示,对方还不一定读得懂。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女人能够把握主动权,那么找对象成功的概率,就大幅度提升了。
01
错过机会的女人,难免是剩女。
在知乎上,有一个比较热的话题:你当年是怎么错过爱情的?
网友“神姐姐”,她和同学“Y”,相处了八年。也就是从小学,到初中,几乎是一个班。
初中毕业后,她因为家庭条件一般,选择了初中直接到大学的学校,Y去了高中,从此两个人分开了。
分开后第二年,她鼓起勇气表达:“我喜欢你。”
Y回复了一句:“谢谢。”
一晃,又过了几年,她再次联系Y,却发现对方已经有女朋友了。
她懊恼地说:“我不是一个挖墙脚的人,但祝福我昧着良心也做不到。”
我还认识一个在长沙打工的女人。
她的逻辑是,自己尽管努力,做有房有车有存款的人,根本不愁没有人来爱,或者不爱。
一晃,她就三十五岁了。再去找对象,发现自己的年龄,成了一个跨不过的门槛。
但凡比她小的,成功概率不高;比她大的,要么是二婚男,要么是奇葩男,要么条件特别好,准备找小姑娘。
她的母亲,说了一句很戳心,也很现实的话:“女人三十五岁去找对象,就像没房没车的男人去找对象,一样的。”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发现,女人找对象失败的根本,有两点。
其一,太早了,变数太多。
很多女人,从初中高中开始,就有了心仪的人,然后急着表达。这属于早恋的范畴。
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都对未来,都没有信心,也没有具体的安排。拿着父母的钱,去寻找爱情,这有点闹着玩的意思。
如果陷入早恋,耽误了学业,反而把自己的命运弄丢了。也会遭到周围人的反对。
一个女人经历了错误的爱情,那么她要么破罐子破摔,要么收起自己的爱情,终究变成了一个麻烦。
其二,太晚了,余地太小。
“种下一片草,吸引马儿来”,这样的道理,是没有错。
但是一直低头种草,也不看看马儿来了没来,这会马儿失望地离开。
毕竟,天涯何处无芳草,很少马儿会在一片草地,待一辈子。
过分把自己变得强大,再去找对象。女人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优势,难免是空手而回。
02
悟透麦穗理论,抓住两次机会。
哲学家苏格拉底,带着一群弟子去麦地,要找一棵最大的麦穗。
规矩就是,每个人只能一直前行,不能回头。
第一个弟子,怕空手,一下地,就摘了一颗麦穗。后来,他发现很多更大的麦穗,懊悔不已。
第二个弟子,一路挑选,快到终点,才匆忙摘下一颗麦穗,感觉都没有之前看过的那么大。
第三个弟子,观察很久,再出发,找到的麦子,比较满意。
还有更多弟子,因为挑剔太久,走过麦地,也是空手而回的。
苏格拉底说:“一块地里,确实有最大的一颗麦子,但你不一定遇得到。就算遇到了,也很容易错过,无法精准判断。因而你手里有的那一颗,就是最大的。”
这就是“麦穗理论”。
女儿找对象,就像走进麦地,找最大的一粒麦穗一样。太早、太晚,都不对;太挑剔,就更不对了。
人生没有回头路,不要等三四十岁了,才想起自己错过了什么;也不要急于求成,把自己托付给一个烂人。
建议女人们,在成年之后,抓住两次找对象,成婚的机会。
第一次机会:自己看准了,就当机立断。
女人要善于观察,而不是急着开始。
太着急地开始,往往是冲动的,无序的,毫无准备的。
看清楚自己所有熟悉的人,从中去选择一位顺眼的,靠谱的人。
一旦选择了,就应该马上开始,丝毫都不要犹豫。
很多女人,就是因为等对方来追求,而对方无动于衷,就错过了。
俗话说:“女追男,隔层纱。”这女人决定去爱一个人,不丢人。这年头,没有太多的人,有耐心去研究一个人的心思。
第二次机会:当下牵手的,就是最好的。
就像苏格拉底说的一样,人手里的那一颗麦穗,就是最大的。
很多女人,看她三四十岁都孤单一人,其实是有过几次恋情的,只是没有成为对象。
人的骨子里,总是这样的:错过了,捶胸顿足;抓住了,不满意。
总是以为还会遇到更好的,因此摘了芝麻,丢了西瓜。回头去找西瓜,已经被人拿走了。
女人找对象,是选择人,也是被选择。千万不要把自己的选择权,都交给对方。
女人找对象,是选一个最好的人,但也要明白,最好不是“天下第一人”,而是“心中第一人”。
03
张爱玲说过:“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
什么是恰好?看起来是老天给的机缘,其实是自己伸手抓住的机会。
女人,没有绝对的嫁对人,只要能过细水流长的生活,就够了。
爱情就在那里,你来,就是你的,你不来就是别人的。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