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肚肚猪,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Fishbase。
广东男子钓到“迷你”鳡鱼
2925年2月17日,IP地址为广东的博主@肚肚猪发布了一张关于鱼的图片。帖子的标题是:”第一张这个鱼种的实钓图!“这个标题是很标题党的,博主自己在帖子的正文很大方的承认图片是摆拍的,是自己在菜市场意外买的,然后用鱼钩挂上去假装是自己钓到的。
但是评论区的网友对他的”标题党“行为却没有生气,原因是这种鱼能看到就够稀罕的了。
图片中可以看到一只第一眼会以为是鳡鱼的鱼类,其身体呈圆棒状,背鳍之后稍侧扁,腹圆无棱。头较长,长度是大于头高的,吻尖,口裂极深。这些特点都跟鳡鱼非常相似,但从博主的手对比就可以知道这条鱼估计就不过10多厘米吧,最多接近20厘米吧?对于体长可达2米的鳡鱼来说,这条鱼像是幼年鳡鱼,但鳡鱼性成熟之前可不长这样。
细琢磨一下,会发现这条鱼虽然口裂很深,但达不到鳡鱼那个级别,而且眼睛似乎太大太有神了。实际上这是
这则帖子的评论很少,但含金量很高。评论区的网友都认识这个鱼类,并且展开了一些较为深度的讨论。
首先是有网友跟博主讨论这种鱼的稀罕程度。虽然这种鱼在我国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的保护动物,但听起来比其他的二级保护动物要少很多,博主跟网友表示这种鱼在世界范围都接近绝迹了。
然后有网友说在广西还有种群,博主补充说在红水河,并表示希望这些鱼类能得到保护。
有网友表示自己一直都很想钓看看,但因为这种鱼的密度太低了,而且都生活在江河主流的深水,即使知道有些钓点可能钓得到,但也钓不到。感觉只有本地人天天去碰运气才比较可能钓到,但是也跟大海捞针一样。
单纹似鳡
知道似鱤属物种的人肯定是不太多的,即使是钓鱼佬,也有很多人不晓得,这是因为作为易危物种的它们数量确实是太少了,今天就只说单纹似鳡。
1905年,单纹似鳡首次被发现,从那个时候开始,国内的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只采集到了15尾标本。从标本可知它们的体长在7.8~34.6厘米之间,这种鱼非常类似鳡鱼,但可以通过下咽齿3行,臀鳍无硬刺,具分枝鳍条5根的特征来进行识别。其实不是它们要模仿鳡鱼,谁模仿谁还不一定呢!单纹似鳡跟鳡鱼长得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摄食习性相同而导致的趋同现象。
但因为鳡鱼是先被发现的,因此似鳡属的鱼类就被直白的命名为”似鳡“。这就跟虎鲸跟伪虎鲸的关系差不多。
这其中我最想介绍的就是一种鱼,名叫“似鱤”。因为知道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但是它和大熊猫一样同样属于易危物种。分布于西江、南盘江水系。
它们已知分布于广西龙州、百色、柳江和云南补远江、阳宗海,据说有些钓鱼人知道别的位置有分布,但因为想要保护这些鱼类,因此一般都不会透露。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我是强烈支持的。
有钓友去到广西想要寻找单纹似鳡,他询问了当地村民后得知,当地以前甚至曾有四五十斤的似鱤!但因为很多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似鱤的数量急速下降到近乎绝迹。
过度的捕捞,破坏了种群也让似鱤无鱼可吃;违法捕鱼行为(毒鱼、炸鱼、电鱼、绝户网)的难以禁止,进一步的破坏了水生环境;江河水利工程的兴建导致鱼类繁殖场所遭受破坏,资源量急剧下降。而单纹似鳡本身就是分布就很狭窄的鱼类,这些危害对它们的破坏性比对其他鱼类还大。
单纹似鳡的出水量极少,但据说特别不好吃,不但刺多还肉柴。大家喜欢它们,纯粹是因为其罕见性。
真希望这种鱼不要不为人知的消失在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