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革命的中心一直都是在南方,所以绝大多数党员也都集中在南方。那时候的通讯和交通可不像现在这般便利,比如在大山深处的陕西,革命思想就很难传播到这里,但凡事都有例外,陕西也有杰出的共产党员,比如第一个入党的陕西人廖乾五。



廖乾五幸运地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所以从小没有安于现状,而是立下了救国报国的志向,为了寻求报国之道,他在20岁时就背井离乡,辗转去过很多地方。

随着清朝被推翻,廖乾五觉得自己报效祖国的时机到来,于是就加入了陕西军阀陈树藩的帐下,但他在军队中亲眼目睹了陈树藩贪污腐败,鱼肉百姓的行径,于是义愤填膺的廖乾五毅然辞职归乡,直到几年后,他辗转来到了武汉。

在武汉,廖乾五结识了董必武、陈潭秋等早期共产党员,受他们的影响,廖乾五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报国之路,认为共产党可以帮助自己实现理想抱负,于是他就成为了陕西的第一个党员。

1923年2月,“二七大罢工”爆发,这场运动轰动了全国,其中武汉和郑州反响最为激烈,当时廖乾五正是汉口地区的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这场运动极大的拓展了共产党的影响力,促进了国共之间的第一次合作。



所以在孙中山召开第一次国民党代表大会,也邀请了共产党的代表,其中就有廖乾五的名字。随后孙中山筹建了著名的“大元帅铁甲车队”,廖乾五又是共产党代表。这支部队的意义非凡,不仅是叶挺独立团的前身,更是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堪称人民军队的源头。

北伐战争中,廖乾五的职务是第四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他在行军途中编辑了三册《士兵读本》,在士兵中反响热烈,同时在行军途中兼顾唱军歌,拉标语,扩大了革命军在百姓中的影响力。

遗憾的是,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让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终归于失败。廖乾五悲愤不已,多次领衔联名声讨,自己要做讨伐军的先锋。于是廖乾五就参加了南昌起义,当时周恩来也劝他留在后方,因为他年龄大,身体不好,不适合参加战斗,但廖乾五毫不犹豫就拒绝了,和恽代英一起从武汉赶赴九江。

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以及贺龙的第二十军,而廖乾五在这三支部队中都当过政治部主任,可以说,这几支部队的思想进步都离不开廖乾五。



这几支部队中走出了无数名将名帅,其中包括贺龙、刘伯承、林彪、聂荣臻、陈毅、粟裕、张云逸、陈赓、许光达等等,除了这五大元帅和四位大将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叶挺,他们都受过廖乾五的教诲。值得一提的是,廖乾五还是贺龙的入党介绍人之一。

然而不幸的是,廖乾五在1930年在长沙从事地下工作遭到叛徒出卖,年仅44岁的廖乾五被秘密杀害。直到今天,廖乾五的遗骨仍然没被找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