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团、京东等多家公司宣布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这一举措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外卖骑手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其社保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此次多家平台的行动,标志着外卖行业在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根据大河报的采访,许多骑手担心社保缴纳会减少他们的到手工资,尤其是年轻骑手,他们更关注当前的收入状况。95后骑手小顾表示,个人缴纳部分的费用在1000元以内还能接受,再高就难以承受。相关话题一度冲到了微博热搜第一名。
大势所趋
根据相关数据,我国在各平台注册的网约配送员超过1200万人。由于工作灵活性强、流动性大,他们大多未与平台确立劳动关系,难以享受完善的社会保障。2月19日,京东宣布自3月1日起,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 “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京东外卖产品负责人徐慧杰表示,希望让外卖配送员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伤有所赔,没有后顾之忧。同一天,美团也表示,2024年已着手就骑手社保方案进行调研,预计今年二季度开始逐步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
不仅是外卖骑手,随着平台经济迅速发展,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国家也通过多种举措为他们织密社会保障网。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明确提出,企业要引导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相应社会保险。2022年7月,我国正式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截至2025年1月人社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将1037.99万人纳入参保范围。
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保缴纳的推进,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阻力,但从长远来看,这将为骑手提供更坚实的保障,同时也有助于行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对于骑手而言,社保缴纳不仅是对其职业的认可,更是对其未来生活的保障。而对于企业来说,这不仅是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推动行业变革和自身发展的契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陈明指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保覆盖是零工经济从“野蛮生长”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指出,平台为骑手缴纳社保,是外卖骑手劳动权益保障的巨大提升,也补足了过去社保缴纳途径的缺失。骑手群体流动性大,享受稳定社保将吸引更多人长期从事这份工作,既节省平台招聘和培训成本,又能提升骑手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诸多挑战
尽管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是积极趋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社保缴纳为骑手提供了重要的长期保障;另一方面,骑手们担忧缴纳社保会减少到手工资,尤其是对于月收入五六千元的骑手而言,个人缴纳部分的费用可能达到千元,影响生活质量。
此外,如何确保社保缴纳政策在不同地区、不同平台得到有效落实;如何解决骑手流动性大带来的社保接续问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此外,社保改革还可能引发行业洗牌,中小平台若无法承担成本,或面临骑手流失;而头部企业通过福利差异化竞争,或加速市场集中度提升。此外,社保覆盖将倒逼平台优化算法管理(如防疲劳机制、取消超时扣款),推动劳动关系向更人性化方向演进。
外卖骑手社保破冰,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彰显,更是零工经济迈向成熟的关键一步。然而,这场变革的成功需跨越制度设计、成本分摊与群体认知的多重壁垒。唯有政府、平台、劳动者三方协同,构建弹性、普惠的保障网络,方能实现“老有所养、伤有所赔”的愿景,为零工经济注入可持续的活力。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子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