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哥是个跑步狂人,在跑步圈子里小有名气,很多人都佩服他跑步的耐力和速度。他总是热衷于不断挑战自己,成绩也越来越好。
最近,城市里要举办一场大型马拉松比赛,德哥一心想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了这个目标,他不仅追求速度,每次训练都拼尽全力冲刺,还疯狂追求跑量,原本每月200+公里跑量的他,增加到了300+。
而且,德哥不满足于只参加这一场马拉松。他希望多参加马拉松,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还能结识更多厉害的跑者,于是他连续报名了好几场不同城市的马拉松赛事,一场接着一场地跑。
起初,德哥觉得自己状态不错,可是没过多久,他时常感到极度疲惫,肌肉酸痛得厉害,关节也开始隐隐作痛。但他没有在意,以为只是训练的正常反应。
然而,在一次日常训练中,德哥突然感觉腿部一阵剧痛,整个人直接摔倒在地。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医生严肃地告诉他,他的腿部韧带严重拉伤,关节磨损也很严重,需要休息和治疗。
像德哥这样的跑者,每个城市都有很多。
有人为了追求速度,在跑道上全力冲刺,享受风在耳边呼啸的快感;
有人以跑量为傲,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仿佛跑的公里数越多就越接近完美。
还有人沉醉于马拉松的热潮,频繁奔赴各个城市,只为在不同的赛道上留下足迹。
然而,跑步的真谛真的是这些吗?
事实是,不管跑步多厉害,这三件事情都暗藏隐患,千万别去做。
过度追求速度
速度,是很多跑者心心念念想要征服的目标。想象一下,风在耳边呼啸,自己像猎豹一般飞驰而过,这种感觉确实令人陶醉。但过度追求速度,却如同在悬崖边跳舞,危险重重。
从运动生理角度来看,当我们全力冲刺,追求极致速度时,肌肉会瞬间承受巨大的压力。
据研究表明,在全力冲刺阶段,肌肉纤维所承受的压力相较于正常跑步时会增加 3 - 5 倍。
肌肉纤维在高速收缩和舒张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细微的撕裂。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肌肉拉伤便会成为常客。
而且,速度过快还会给关节带来难以承受的冲击力。膝关节、踝关节等下肢关节,在快速奔跑时,要承受数倍于自身体重的压力。
研究发现,快速奔跑时,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可达到自身体重的 5 - 8 倍,踝关节所承受压力约为自身体重的 4 - 6 倍 。
久而久之,关节软骨磨损加剧,关节间隙变窄,最终可能引发关节炎。相关医学研究表明,长期快速跑步患关节炎的几率比正常跑者高出约 30% - 40% 。
原本为了健康而跑步,却因为过度追求速度,让自己的关节提前 “衰老”,实在是得不偿失。
保持合理的跑步强度可以帮助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心脏健康,也能更好地保护肌肉、关节和韧带,降低受伤的几率。
在跑步中,适度挑战自己是必要的,但应始终把握好度,实现运动和健康的平衡。
盲目堆积跑量
跑量,似乎成了衡量跑者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有些跑者认为,跑的距离越长,就越厉害。于是,他们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盲目堆积跑量。
身体的恢复能力是有限的,盲目增加跑量,身体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从疲劳中恢复过来。据调查,当跑者每周跑量增加超过 20% 时,身体疲劳感明显上升,且约有 60% - 70% 的人会出现恢复时间延长的情况。
长期如此,身体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疲劳感不断累积,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生病,感冒、发烧成了家常便饭。
相关研究显示,连续两周以上每周跑量超过自身合理承受范围 30% 以上的跑者,免疫力下降幅度可达 20% - 30% ,生病几率比正常跑量的跑者高出约 40% - 50% 。
大量的跑步还会对骨骼造成损害。骨骼在长期的高负荷压力下,会出现微小的裂缝,也就是应力性骨折。有数据表明,在长期盲目堆积跑量的跑者中,约有 15% - 20% 的人会出现应力性骨折。
虽然这种骨折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如果继续盲目堆积跑量,裂缝就会逐渐扩大,最终导致严重的骨折。
到那时,别说跑步了,连正常行走都可能成问题。据统计,因应力性骨折发展为严重骨折的跑者中,有 70% - 80% 是由于在出现初期症状后仍未停止盲目增加跑量 。
频繁参加马拉松
马拉松,是很多人的 “终极目标”,吸引着无数跑者为之疯狂。参加马拉松,挑战自己的极限,完成 42.195 公里的征程,的确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但频繁参加马拉松,却可能让这份热爱变成伤害。
马拉松对身体的消耗是巨大的,每一次参赛,身体都要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据研究,跑完一场马拉松后,身体需要至少 1 - 2 周的时间才能基本恢复到赛前状态。
频繁参赛,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肌肉疲劳、关节疼痛、足底筋膜炎等,都是马拉松常客们的常见伤痛。
数据显示,在连续三个月内参加超过两场马拉松的跑者中,有高达 80% 的人会出现至少一种上述伤痛 。
而且,频繁参加马拉松还会给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跑者们往往会在赛前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这种身心的双重压力,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研究表明,频繁参赛且过度追求成绩的跑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比例比普通跑者高出约 35% - 45% 。
跑步本应是让我们放松身心的运动,却因为频繁参赛,变成了一种负担。
我们不妨转换一下看待比赛的视角,把比赛当作一次难得的享受,当作是对自己长期训练成果的一次检验,而不是陷入盲目追求成绩和荣誉的漩涡,频繁地穿梭于各个赛场。
就像品味一杯香醇的美酒,需要细细品味,而不是一饮而尽。
力量与柔韧并重
很多跑者,除了跑步,从来不做其他运动。事实上,要想跑得好,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也绝不能忽视。
肌肉力量的增强不仅有助于提升跑步效率,还能为身体提供坚实的支撑,降低受伤风险。有研究表明,经过系统力量训练的跑者,跑步效率可提高 15% - 20% ,受伤风险降低约 30% - 40% 。
特别是核心肌群训练,通过提升稳定性来使全身的动作更协调,为跑步提供坚实的基础。数据显示,核心肌群力量较强的跑者,在跑步过程中身体的晃动幅度比核心肌群力量弱的跑者小约 30% - 40% ,这有助于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跑步的经济性 。
柔韧性则是另一个关键因素。灵活的关节和韧带能够扩大运动范围,减少肌肉疲劳和僵硬带来的潜在伤害。通过系统的热身,可以让身体的柔韧性大幅提升,而器械训练则能够针对性地增强特定肌群的灵活性。
研究发现,坚持柔韧性训练的跑者,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可增加 10% - 15% ,肌肉疲劳感在相同跑量下比不进行柔韧性训练的跑者降低约 25% - 35% 。
增强力量与柔韧性的相互结合,是防止运动损伤的有效途径。增强自己的肌肉力量和身体的柔韧性,跑者可以跑得更好、更不容易受伤,也就能跑得更健康。
关注身心愉悦
对大众跑者来说,放慢脚步,不失为一种智慧。
跑步时,让自己的呼吸与步伐同步,在自然景色中徜徉,感受微风拂过面颊的轻柔,这种与自然的对话能够提升注意力,带来身心愉悦感。
享受每一次轻松的呼吸,每一步稳健的踩踏,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习惯于不断追求成绩和速度,但有时候回归简单也许更为可贵。
将跑步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成为日常休闲的一部分,而非每日的负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感。
让跑步成为自我反思和情绪整理的时间,在迈步之间释放压力,不要让速度成为一种无形的束缚。
记住,跑步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心灵的升华。怀抱开放和享受的态度,去感受每一次跑步带来的美好,不仅可以提升运动的持久性,也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你觉得跑步的真谛是什么?是何原因让你开始跑步的?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