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文保单位“些华伦士楼”迁移完工。这座重约4600吨、拥有112年历史的文物建筑在历经130余天的迁移施工后,相对原址整体抬升2.3米,向西北迁移36.45米,同时逆时针旋转69.26°。
些华伦士楼完成整体迁移
(图源:中建五局)
据介绍,些华伦士楼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商务区核心区,总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是现培英书院花地校区旧址建筑之一。作为广州市荔湾区标志性景观之一,建筑屋顶采用岭南传统的四坡歇山形式,是典型的近代折衷式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此次迁移工程旨在解决些华伦士楼周边规划道路及场地高于文物本体、易产生内涝的问题。迁移工程包括临时加固、基础开挖建筑抬升、行走体系及动力装置安装旋转平移、目标位置就位连接等多道工序。施工过程中,实施全过程监测,设置变形观测点共计28个,控制竖向位移差及变形差不超过10毫米,确保迁移过程中建筑的安全稳固。
据项目总承包管理单位介绍,在建筑迁移的过程中,采用DRC自平衡双转向行走小车,就像给建筑装上了一双双“脚”,让建筑一步步走到既定位置。应用PLC同步抬升系统,确保了梁柱顶升过程的同步性,使建筑始终保持稳定状态,平移完成后对建筑进行修缮加固,对文物进行全方位有效保护。
据了解,此次文物建筑整体迁移并非广州首例。2001年,因康王路建设,广州市锦纶会馆整体平移至康王南路现址,创下砖木结构古建筑平移的全国先例,也是国际上第一例平移顶升工程。
广东建设报记者 唐培峰
◎ 编审:左国兰
◎ 美编:杨榆洁
◎ 出品:广东建设报全媒体内容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