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飞
01
广州,房价仍在跌
2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变化数据,对于广州来说,有半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半个好消息是,新房止跌了。1月份,广州新房环比持平。
之所以说是半个好消息,是因为新房虽然止跌,但仍没有实现上涨。
一个坏消息是,广州二手房仍在下跌,1月份环比下跌0.2%,同比下跌10%。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在去年年末分析广州楼市的时候,我就说过,广州楼市很尴尬。
去年四季度,一线城市集体大力度救市之下,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均上涨了,尤其是上海和深圳,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均上涨。
但广州却是个例外,作为唯一一个全面不限购的一线城市,放开力度最大的一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仍在下跌。
去年12月份,广州新房环比下跌0.1%,同比下跌9.1%;二手房环比下跌0.3%,同比下跌10.9%。而且,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同比跌幅均在全国前十。
进入2025年,第一个月份,上海、深圳的新房与二手房依旧在同步上涨,广州的二手房仍旧下跌。
成交量方面,四季度的火热,让深圳扭转了下跌局面。
2024全年, 在四季度拉动之下,深圳新房住宅全年网签了37972套,高于2023年和2022年。
来源:每日楼市早读
2024全年的二手房网签量达到了54487套,高于2023年、2022年、2021年。
当然,与过去二十年的二手房网签量相比,仍属于倒数第五低。均价相比于2021年的高点,也跌了21.25%。
来源:每日楼市早读
广州,二手住宅扭转了下跌局面,新房则仍旧在下跌。
广州市住建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住宅交易面积为1734.6万㎡,同比上升3.8%。其中一手住宅网签面积809.27万㎡、同比下降3.7%,但降幅比三季度末收窄17个百分点,全市二手住宅交易登记面积925.33万㎡、同比增长11.3%。
02
救市最激进的一线城市,为何最难托底
在全国房地产整体向下的这三年,广州可以说是一线城市中救市最激进的城市。
去年限购大放松背景下,广州成为首个全域不再限购的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看齐。其房贷利率是一线城市中最低,和二线城市齐平。
所以,去年我在分析广州楼市的时候说过,从救市激进程度和限购力度角度看,广州已经是一个二线城市了。
然而,最激进的救市措施,却没能换来最快的局面转变。
当深圳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已经四连涨,广州仍陷入在二手房价格下跌,新房止跌的地步。
广州为何这么难救?
与其去年的经济表现有直接关系。
2024年,水逆周期贯穿了广州全年。
2024年一季度,广州GDP增速3.6%,位居十强城市倒数第一。
2024上半年,广州GDP增速2.5%,增速在十强城市中倒数第一。
2024年前三季度,增速2%,增量只有380.11亿元,增量增速在十强阵容中均倒数第一。
2024全年,仍没有摆脱。GDP增速2.1%,增量308.94亿元,在十强城市中,仍是倒数第一。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广州的水逆,是工业失速的结果。
从广州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
2024全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
上半年,广州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就已经下降了0.8%。前三季度下降2.2%。
从趋势可以看到,广州的工业颓势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在加重。
这一工业增速,在十强城市中,同样位居倒数第一,且是唯一一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负增长的城市。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其中上海为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
广州工业增加值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汽车产业下滑之故。
第一部分已经说到,从工业总产值角度来看,广州的汽车工业占其工业总产值25.3%,是广州的当家产业。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广州市统计局
而这个当家产业,如今出现了困局。
2024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6.4%。前三季度,下降速度进一步扩大: 重点产业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4%,仍处动能转换深度调整期。
去年全年,仍处于动能转换深度调整期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2%
广州汽车工业下滑,在于其生产、销售双杀。
回看过去几年,广州的汽车产量已经连续四年增长,2023年产量317.92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广州市统计局
然而,进入2024年,产量和销量同时下滑,且丢掉了汽车第一城宝座。
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2024年广州全年汽车产量253.98万辆,同比下跌了20%。
来源:广州统计局
此外,去年全年广州的汽车制造业总产值5054.3亿元,同比下跌了18.2%
来源:广州统计局
广州的当家企业广汽集团,尚未公布详细的年报,仅公布了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告,其披露:
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0000万元到12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322890万元到362890万元,同比减少72.91%到81.94%。
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30000万元到-47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687263 万元到827263万元,同比减少192.37%到231.56%。
此外,广汽公布了今年1月份的财报:
跌势依旧。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传祺、广汽埃安仍在两位数下跌。尤其是广汽传祺,1月份产量较去年同期腰斩,也接近腰斩。1月份广汽本田的销量下跌了57.14%。
来源:广汽财报
之前在分析广州的时候,我以2022年的数据计算过。
2022年,广州工业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合计11947.1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9.93%。也即三大工业支柱,占广州市工业的半边天。
2022年,广州市工业总产值25574.41亿元。由此可以计算出汽车制造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3%,比重超过四分之一。
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产能跳水,整个广州的GDP增速焉能不吊车尾。
03
广汽,开始求变
尽管最近人工智能概念很火,广州的文远知行在英伟达概念下也狂飙了一下,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汽车产业仍是一个足以改变城运的产业。
尤其是对于一些汽车工业作为当家工业的城市来说,比如广州、上海、武汉、重庆。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上海、重庆算是搭上了赛道。上海有特斯拉加持,重庆则因为华为的助攻,去年汽车产业强势反弹。
重庆统计局披露,2024年其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达26.7%,增速超过四分之一。
来源:重庆统计局
同时,重庆去年的汽车产量254.01万辆,增加了9.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5.32万辆,增加了90.5%。
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汽车工业,重庆狂飙,广州跳水。
带来的结果便是,重庆GDP再次超越广州,位居中国经济第四城。
相同的烦恼,武汉也有。
所以,武汉也特别着急,东风集团和广汽集团,都存在相同的问题。
东风早就在寻求改变。
2023年年初,湖北省与东风集团才醒悟,通力合作,降价去库存,全力押注新能源汽车。
2024年武汉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能源汽车”一词共提及5次,而前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只有1-2次,透露出武汉想要加速发展新能源车的紧迫感。
同时,报告还定下了其年度目标: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目标,计划突破50万辆。
目前,武汉尚未公布全年汽车产量数据,尚不清楚是否完成量产目标。
但从去年重庆、合肥、郑州、常州的表现来看,武汉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依旧很难挤进前十。
不过,洗牌仍在继续。
这几天,位于重庆的长安和位于武汉的东风,两大汽车央企齐发公告,将有关二者合并的讨论再次推向台前。
若按照双方现有汽车产量测算,合并后将诞生我国第一大、全球第五大汽车集团。但同时,变数尚存——两份公告均提到,有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这可能是东风迎来转机的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
广汽,也开始求变。
去年年末以来,广汽的多个大动作,彰显了其变革的决心。
比如,去年11月2日,广汽集团宣布将总部从珠江新城搬迁至番禺汽车城。
11月15日,广汽集团在2024年广州车展上正式对外宣布:三年,200万辆、至少22款全新产品;品牌焕新、科技领先、国际市场拓展;一体化组织改革、重新梳理产品开发流程、推进二次混改、吸引高水平人才加入、研发和产业化再投500亿元。
两件事情并不孤立,串联起来分析,其实就是广汽集团已被深深的危机感压得喘不过气来。
广汽从珠江新城搬迁至番禺汽车城,其实是要让广汽再出发,要全力押注新能源汽车。
广州日报披露,2005年以来,番禺便成为广汽自主事业的发源地,广汽研究院、广汽传祺、广汽埃安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在这里拔地而起,蔚然成型。现在集团总部搬迁到此,番禺还将是“全新广汽”的诞生地和大本营。
搬迁的同时,要进行一系列改革,号称“番禺行动”:
希望在保持品质、安全、用户满意度行业领先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品牌引领、产品为王、科技领先、国际市场拓展四大改革举措,再造一个充满干劲的“新广汽”。
而且,广汽定下目标:
接下来三年,广汽自主事业每年销量要上一个台阶,每年要出2-3款爆款车型,每年要确保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处于行业头部位置,每年要实现“国内+国际”双赛道的双增长。
根据广汽透露,未来三年,广汽自主品牌将有22款全新车型密集推出,其中2025年上市7款,全面覆盖纯电、增程、插混等所有主流新能源动力形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广汽传祺将与华为深入合作,推出搭载华为高阶智驾技术的中高级SUV、MPV和轿车三大系列车型。
面向行业“新四化”趋势,广汽集团坚持打造科技广汽,截至目前,累计自主研发投入超过500亿元。在新能源领域,已经量产了行业领先的弹匣电池、超级快充、夸克电驱技术,全固态电池技术也会按计划在2026年装车搭载。
这里有一个关键信息,就是广汽传祺要与华为深入合作。
具体如何合作,2025年1月10日,广汽官方发布了公告:
广汽集团正式宣布投资设立GH项目公司,与华为深度融合各自优势,通过联合定义和设计,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以及生态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打造基于全新架构、技术领先的全新的汽车品牌,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车型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具前瞻性的智能化出行体验。
目前双方团队已经开始联合办公,致力于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新车型产品,首款产品定位于30万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具前瞻性的智能化出行体验。
去年 ,当广汽决定与华为合作时,本号就专门撰写过一篇文章《官宣!深圳,助攻广州了!》,其中就强调过,广州早就该牵手深圳。
深圳华为助攻重庆,才有了去年重庆新能源汽车的狂飙突进,赛力斯的成功,基本仰仗华为的力量。
华为除了支持重庆,打造了问界品牌外,还与芜湖的奇瑞合作打造智界,与北京的北汽合作打造享界,与合肥的江淮合作打造尊界。
2024年11月25日,在华为发布会上,尊界S800正式发布,预售价100万-150万元,意向金2万元。
来源:华为商城
2025年2月20日,华为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上,余承东披露:
尊界S800将搭载六大智能化技术,其中有三项属于尊界S800首发。将于5月底上市即交付。
华为是广东企业,为何没有先支持广州,而是去支持重庆、合肥、芜湖、北京?
具体原因无法知晓,市场上有一种观点,权当一看:
广州车企以合资车商为主,主要是日系车,华为很难跟他们合作。日本显然跟美国站在一起,对华为围追堵截。
重庆车企比较多,其中有央企(比如长安汽车),有民企(比如赛力斯),这些企业跟华为合作起来都比较主动,没有什么障碍。
可以知晓的是,拥有华为和比亚迪两个头部新能源车企的深圳,已经坐稳了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宝座。
而在华为、比亚迪带动下的重庆、西安、合肥、长沙等城市,迎来了新一轮城运。
作为兄弟城市,广州早就该摒弃成见,与深圳合作。
如今,虽然迟缓,但好事多磨,合作终于开始了。今年的广州,或许迎来翻盘的机会。
原创不易,辛苦动一动你的小指头,在文章右小角点个在看、点个赞。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转载、广告投放、加读者群,加微信:593594349(备注来意,否则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