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死了,死于自杀。

可杀死她的并不是她自己,而是700多条流浪狗,以及声称“爱”这些狗的人们。

那些狗狗生前的叫声时常回荡在她的耳畔,那些网络上的谩骂让她夜不能眠。

最终,她拿起了那支再熟悉不过的针管,只是这次扎进的,是自己的身体。



梦想与现实

简稚澄从小就喜欢毛茸茸的动物,她的童年充满了各种温馨的回忆。

无论是路边躺着的小狗,还是林子里流浪的小猫,她总是会过去和它们玩耍一番。

长大后,她瞒着家里边,报考了兽医专业。

家人知道后暴跳如雷,痛骂她糊涂,是个不孝女,但她不为所动。



毕业时,养宠物的风气逐渐兴起,科班兽医成为稀缺职业。

也是这个时候,她的家人才逐渐“理解”她的选择。

当兽医的时光并没有让她感到快乐,反而看着街上越来越多的流浪动物,她很想做点什么

于是她来到桃园市的新屋动物保护教育园,开始自己的救赎之路。



在她看来,这家救助中心的工作,就是收养那些没人要或者被遗弃的小动物,然后寻找到合适的领养人

这样的工作不正是她从小就梦寐以求的吗?

尽管属于公益性质的救助中心,工资少得可怜,但简稚澄仍然义无反顾地投入救助工作当中。



但真正开始工作,她才明白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幼稚。

救助中心的动物容纳量是有上限的,不是说想要收养多少都可以。

所以有规定,超过12天还无人领养的动物,就要实行安乐死。



第一次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简稚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原本以为自己是来救动物的,可她现在竟然要亲手杀了它们。

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想要回避,想要逃离。

可园长的一番话让她明白,逃跑是没有用的。

并不是它走了,这些动物就会得救,安乐死对它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归宿了。



流浪在外的小狗,被饿死,被冻死,被撞死都算好结果。

如果被狗贩子捉走卖给狗肉馆,那是免不了剥皮抽筋开膛破肚的。

她留了下来,尽她所能地为小狗们提供生前最温馨的生活。

但流浪的狗太多,收养的人太少,她免不了要亲手杀死这些小狗。

每一次注射药物的时候,她都会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痛楚,而这种痛她足足承受了700多次



希望与绝望

就不能想想办法吗?简稚澄当然想过。

她创办过领养社区,跟有关部门展开过合作,也号召各个领养人进行宣传。

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圈子太小,影响力不足,到头来不过是杯水车薪。

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她想到了利用网络来传播的方法。



她把小狗们洗洗干净,拍下自己和它们互动的日常,拍下它们可爱的一面。

甚至有时候还会安排剧情,好像这些小狗通了人性一般惹人喜欢。

没想到,这下还真就打开了信息通道。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说新屋动物保护教育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这个地方来领养。

甚至还有不少爱狗人士自发地为这个救助中心捐款捐物,只为能救助更多流浪动物。

她简直成为了这个园区的救星,后来还顺理成章当上了园长,被网友称为“最美兽医”

只是事情不会总是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



随着领养的人越来越多,简稚澄开始发现一类行为怪异的人。

他们每一次“领养”总是会带走很多只小狗,填写的信息也不够详细。

而且每次回访时她问起小狗的近况,对面也都是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她明白,这些人根本就是冲着免费的狗资源来的。

如果被打扮打扮卖给别人养着也就算了,最怕的是这些狗的最终归宿是餐馆



于是她开始曝光这些人的身份,联合各家救助站来抵制这些不法分子。

但这些人远比她想象中更为棘手。

他们也开始曝光简稚澄曾经安乐小狗的照片,对外宣称她根本配不上“兽医”的称号,她就是个“刽子手”。

曾经夸赞她的网友消失了,转而出现了一群人开始对她口诛笔伐。

铺天盖地的谩骂不绝于耳,即便是关闭了网络她也依旧能听到那些人的污言秽语。



她不知道自己做错什么了,自己只是想要拯救那些生命而已,怎么就成了刽子手?

那些小狗的叫声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也在骂自己多管闲事?

在她看来,所有的生命本该没什么不同才对,那自己亲手了结了那么多生命,自己是不是也该到了偿命的时候?

于是她将针管装满药剂,扎进了自己的身体。



困境和反思

简稚澄的死,一时间给了社会很大的冲击。

人们的想法也从“让狗狗安乐死太不人性了”转变成“看着狗狗痛苦却不能安乐死是不是太不人性了”

她的离去,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于流浪动物处理问题的思考。



源头上,流浪动物很多曾经也是宠物。

但一些宠物主人会认为,这些只是自己花钱买的“玩具”,所以在腻了之后随意丢弃,这就导致了宠物开始流浪。

而流浪动物出于生物本能,无限制地进行繁衍,就造成了更多的流浪动物。

一些相对负责的人,将无法继续养下去的宠物送到救助站,以期望能得到比流浪更好的结果。



但救助站多为公益性质,不可能得到太多官方资源,只能靠社会救济。

纳税人的钱必须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可以用到这些地方来。

所以即便是救助站,最终也只能看着越来越多的动物无能为力。



到了民间,还会有很多爱心人士,因为不希望流浪动物忍饥挨饿,选择投喂食物。

但这种爱心行为,却进一步推动了流浪动物数量的增长。

并且随着流浪动物数量越来越多,它们还会对环境以及其他野生动物造成威胁。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各方关系如何平衡,很难有一个定论。

即便是最根本的对“什么是流浪动物”的定义,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所以简稚澄一直以来解决流浪动物问题的心愿,恐怕短时间内也难以实现。



结语

简稚澄的离去,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警示。

她的最后一针扎向了自己,也扎向了整个社会。

她用自己的生命,唤醒了人们对流浪动物问题的关注。

这也让她年轻的生命拥有了足够厚重的力量。



部分参考资料:
马上评|动保、毛保与野保:动物保护的规则如何构建?——澎湃新闻
台湾动物收容所长为狗儿“死谏” 曾被网友称为“女屠夫”——光明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