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数据显示,小行星2024 YR4在2032年击地球的概率已跌至0.28%,跌下1%的阈值。其“都灵指数”也从3级降为1级,意味着该天体对地球的威胁极小,属于常规监测对象,无需特别关注。

就在两天前,小行星2024 YR4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概率曾一度攀升至3.1%,一跃成为NASA有史以来观测到的同等或更大体积天体中撞击地球风险最高的天体。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这两日骤然波动,原因为何?

上海天文馆网络科普部部长、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施韡对此作出专业解释:小行星撞击概率的波动主要源于观测数据的持续更新和轨道参数的动态修正。随着撞击概率的不断修正,"都灵指数"也会动态变化。

施韡进一步说明,前两日正值满月,强烈的月光干扰导致小行星观测能见度降低,数据采集受限;而随着月光干扰减弱,观测条件改善,观测数据增加,轨道测算精度也随之提高,这是导致这两日撞击概率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自去年12月27日这颗小行星被发现以来,其撞击地球的概率就一直在波动,从最初的1/83逐步攀升,到1/67、1/53、1/43、1/38,直至日前升至1/32后又迅速回落,跌至如今的1/357。

去年12月底,2024 YR4被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后预警系统(ATLAS)在巡天观测时捕捉到,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研究中心(CNEOS)估算其撞击地球的概率为1.2%。这一数据触发了“都灵”3级警报,意为“具有显著风险,需要密切关注”。


2024 YR4在深空中穿行(来源:NASA官网)

“都灵指数”是一种对与小行星和彗星等近地天体撞击危险进行分类的相对简单的方法。施韡介绍,当小行星直径在20~100米之间,撞击地球概率超过1%就会触发3级。都灵危险指数从0到10递增,代表了地球受小行星撞击的威胁程度递增。

2024 YR4是自2004年小行星阿波菲斯(又名“毁神星”)之后,首次到达都灵3级或以上级别的天体。如今,因2024 YR4直径大于20米,小于100米,撞击地球概率在0.1%-1%之间,其“都灵指数”对应降至1级。

此前,CNEOS预估该小行星的直径最有可能在40米到90米,大小介于网球场和足球场之间。CNEOS主任保罗·乔达斯博士表示,若其大小真的接近90米,且届时该小行星将以17公里每秒的速度撞击地球,这可能会造成最高50公里范围内的爆炸性破坏,释放相当于770万吨TNT炸药的能量。如果它直接撞击地面,足以摧毁一座城市。

截至目前,科学家们对这颗小行星的大小、密度、地质环境等要素仍然一无所知。

原标题:小行星撞地球警报解除?概率跌至0.28%,无需特别关注

栏目主编:许琦敏 题图来源:Pixbay

来源:作者:文汇报 刘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