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海市海南区拉僧仲街道新苑社区,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老骥伏枥,初心不改,日日穿梭于街头巷尾,忙碌于邻里之间,用脚步丈量社区,用爱心服务群众。这支由社区老党员组成的队伍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小巷管家团”,他们用党员的实际行动打通服务社区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社区治理发挥着余热。
2月18日一早,“小巷管家团”成员——72岁的杨美娃和70岁的侯存才便结成对子,在神华小区里巡逻。发现小区有“飞线”充电的现象,他们便通知相关居民整改;有乱堆乱放的情况,他们便动手进行清理;有火灾隐患,两个人立马联系物业工作人员一起清除;走进重点帮扶居民家中,他们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一圈转下来,路没少走,群众的事也没少办。
侯存才告诉记者,在不久前的一次巡逻时,他们发现一个3岁左右的小孩在街道中间跑来跑去,不顾周围行驶的车辆,情况危险。他们便迅速把小孩带回至安全地带。两人问小孩住哪里,小孩也答不上来,两人便沿着街道挨家挨户询问。最后,在一家商铺找到了正着急寻人的小孩父母。当杨美娃和侯存才将小孩交回其父母手中时,其父母连声道谢。
一年四季,无论寒暑,“小巷管家团”老党员每天用一个半小时,行走近2.5公里,在神华、如意、滨河等小区里义务巡逻,清理环境卫生,为居民提供各类暖心服务。
为探索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延伸社区治理触角,畅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途径,多年来,新苑社区以骥枥党支部党员为骨干,成立“小巷管家团”。从最初力所能及、服务居民的一个朴素设想,到发动志同道合的党员组建成团,开展义务巡逻,“小巷管家团”成员不断增多,参与社会治理范围不断扩大。如今,“小巷管家团”已有14名老党员,平均年龄70岁,在社区居民中树立了崇高威望和良好口碑。
日常工作中,“小巷管家团”成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按照每日巡、随手做、及时报、经常防的原则,因地、因时、因事、因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他们的服务涵盖了整理采买代办、维修家电、疏通管道、答疑解惑、化解纠纷、垃圾清运、安全排查,惠民宣讲、防诈普及等,全力给予小巷居民体贴细致的家庭式关怀和管家式服务。
近10年来,“小巷管家团”累计义务巡逻近5000小时,劝阻不文明现象1000余件、消除安全隐患150余起、调解矛盾纠纷1500余件,宣传讲解惠民政策100余场,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延伸了精准服务“触角”,夯实了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基石。
与此同时,“小巷管家团”成员还在各小区开展宣讲活动,讲党的光辉历史、讲幸福生活、讲榜样典型、讲惠民政策,通过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生动讲述,以小切口体现大主题、以小视角反映大时代、以小事例展示大成就,推动党的理论和政策深入居民心中。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如今在“小巷管家团”老党员们无私奉献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也加入到帮助他人、做身边好事的队伍中来,社区大家庭正在实现共叙邻里真情、共享社会治理成果的美好愿景。(记者 郝飚 通讯员 鲁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