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工作六天,周末可以去海边钓鱼,时薪83人民币,一月可以拿到2万人民币,刨去生活开支也有1万多人民币的剩余。
这位河南男子分享自己在新西兰的打工生活,属实让不少网友直呼羡慕,哪怕一天工地苦力十小时,也有不少网友冲进评论区问大叔要参与方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出国劳工会选择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刘大哥也是其中一个。
他之前已去过日本打工三年,现在来到了新西兰,在出国这方面可谓是“老手”了。
他表示,新西兰是一个周薪制的国家,老板每周都会发薪水,并且从不拖欠,大概换算成人民币是税后5000元一周。
这样的薪资并不轻松,刘大哥干的是小工,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卖力气的”,工作时间的话,大概一周要工作六天,一天要工作十个小时。
在新西兰工人并不是住板房,他们是要员工自己租房,刘大哥的房子大概一个月是3000块钱人民币,相比与国内一线城市还算可以。
这不刘大哥正在自己的小房子里和朋友分享中国“二锅头”。
有了自己的小房子,相比几人一间的板房更加自由,刘大哥没事还可以和自己的外国工友一起在自己的房间里小喝一波。
但这个老外最后还是换成了芬达,毕竟对于老外来说二锅头的度数还是太高了
每天刘大哥和外国工友会相互做早饭,鸡蛋加炒肉可谓是蛋白质满满,这品相可馋死我了。
看到刘大哥在拍,外国工友一句“哎呦”,让网友大笑,可见刘大哥平时也教了不少。
不过不像国内,起来就可以到工地上班,住在外面也有公共交通,新西兰这边还是需要有自己的交通工具。
当然,开车通勤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刘大哥每天和工友一起开车上班,伴随着新鲜的空气,和同伴一起哼着歌,前往上班路上。
刘大哥每天的工作就是搬东西,吃的也是体力饭,但来到了新西兰让刘大哥感受到了什么叫“磨洋工”,没有那么多的催促,闲了还可以拍拍短视频。
而且,新西兰的工地环境还是不错的,远处的树木也算挺拔,没有国内那么的钢筋水泥,我们还可以发现刘大哥的劳保用品也是齐全的。
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刘大哥就需要在外面吃盒饭了,新西兰也有留学生比较喜欢的熊猫外卖,看工人还拿着筷子,饭菜还算正宗。
午休时间,就睡在工地,自己可以找个空间,自己打地铺,这样看下来,10个小时的工作时长也并不太长。
晚上下班,刘大哥还可以跟中国的朋友们到当地中餐馆吃一顿地地道道的中国菜,一起聊聊生活,聊聊未来。
到了周末的休息时间,刘大哥喜欢去海钓,伴随着南太平洋清爽的海风和迷人的风景,洗去一周的疲惫,开启下一周的美好生活。
浪声涛涛,海天一色,新西兰是一个海岛国家,大海就像是母亲,静静的拍打着在婴儿床上的宝宝。
看刘大哥这一次可谓是收获颇丰,和朋友一起相约在海边、一起钓鱼、一起烧烤,相较于城市化过度的日本,这样的生活倒也是惬意。
关于怎么来新西兰打工的问题,刘大哥说自己是2022年的时候通过劳务中介来到的新西兰,满打满算也有两年半。
因为他提供了自己在日本打工三年的证明,所以就等待了两三个月,就前往了新西兰。
不过现在要来新西兰,刘大哥直言不太容易,因为现在该国的海外劳工政策,要求务工者要具备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
也就是最起码要和当地人可以交流,这大概需要雅思成绩达到4分,所以学会一门其他语言真的很重要。
但这边的好处,除了和日本相比较高的工资以外,有更为稳定的薪资发放,还有一份保障,有一些网友就发表了自己在其他国家工资被欠发的经历,纷纷羡慕刘大哥的生活。
这样稳定的一周一发,确实会让自己的生活没有那么大的不确定性,让生活多了一丝盼头。
而且,刘大哥觉得他在新西兰并没有因为工作受到歧视,这点让他非常开心,毕竟有句老话“男儿膝下有黄金”。
相比被歧视,尊严和对工作的认同感是让刘大哥感觉特别不一样的一点,让他有了继续干下去的动力。
出国也并不是不用吃苦,刘大哥也表明,自己干的是当地人不愿意干的苦力活,虽然没有因此歧视,但强度还是有的。
生活成本也不算便宜,除了租房的3000人民币,日常的生活吃饭、买衣服也要大概3000人民币,这样满打满算一个月可以存13000到15000元人民币。
如果不自己做饭,要下馆子的话,这个成本还会更高一些。
他还说,网上说的在新西兰打工每个月能存下来3万人民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做不到的。
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刘大哥说他身边的普遍人和刘大哥一样,一个月一万多人民币是很正常的。
出国打工不失为一种选择,但它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近期此账号也报道了有河南小伙去德国打黑工被骗事件,找好中介很关键。
刘大哥也说,部分劳务派遣会把人送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家,这些国家还没有我们自己的家乡好,所以并不推荐。
而且,去到国外也不能忘记学习,刘大哥认为不能只是打工,要不断的提升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
刘大哥直言,如果只是碌碌无为,那么一辈子可能就这么完了。
出国打工的“黄金梦”背后,是体力、能力和成本的多重博弈,对打工者而言,这条路既可能是改变命运的跳板,也可能是吞噬青春的陷阱。
出国并不意味着什么“一元的炸鸡”,和一步登天的美梦,它只是减少内卷的手段。
唯有理性评估、提升技能,才能让海外拼搏真正“镀金”而非“镀泪”。